在15世纪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人灭亡前后,许多希腊学者跑到意大利避难,他们以古希腊文明为职业,同时也开始鼓吹自由、民主、提倡科学、人权。这种“人本主义”思潮,与当时受益于海上发达的贸易而形成的意大利新型市民阶层的需要一拍即合,掀起了一场被恩格斯称为“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2]于是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音乐也同时从禁欲主义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主要表现为主调音乐的兴起,音乐表情的丰富,表现个体意识的独奏音乐的发展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器乐的独奏小提琴发展。因此,文奥琴的音响性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广大市民阶级的需要,人们企盼着一种新的,更接近于“人”的声音的,能表达人类自己的强烈的具有个性的自由奔放的情感的拉弦乐器。因此,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最早一批还未定型的小提琴已经诞生了。但是,现在很难考证谁是第一个制作出小提琴的人来。只知道真正使小提琴定型的是在意大利克里莫那的阿玛蒂家族,他在文奥琴的基础上吸取了列贝克等其他弓弦乐器的隆起的背板和五度定弦的特点,涉及出流传至今,发音透明而柔和,造型美观而有诗意,只有四根线,指板上没有“品”的提琴。真正意义上的定型的现代小提琴诞生。
(二)小提琴艺术在西方的发展
宏观的观察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欧洲各国的各个提琴艺术学派对于“炫技性”演奏技术的追求都是一成不变的。17世纪,作曲、演奏与教学是彻底一体化的,演奏家为自己的演奏进行创作,演奏技术则是由演奏家以口传心授的方式给学生。18世纪以后这种倾向性仍然延续着,但是有关演奏技术的书籍已经开始问世,而且不断以演奏提琴为职业的作曲家也开始创作小提琴音乐。19世纪炫技性的演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它的影响。19世纪后半叶的总体性倾向是发展高度发达的炫技性演奏技术与较高的音乐型相结合。进入到20世纪以后,小提琴音乐开始摆脱“古典”的炫技性演奏技术的束缚,走向炫技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新型道路,这一点在前苏联民族主义的小提琴作品中十分常见。这一民族性与炫技性的传统结合,一直延续至今。其对于从20世纪初才起步的中国小提琴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小提琴艺术中也有着非常明显的表现。
二、小提琴在我国的最初传播
(一)小提琴在我国的最初踪迹
小提琴诞生的16世纪初,正是世纪历史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也是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16世纪之前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是走在欧洲各国前面的。但是,16世纪之后欧洲告别了黑暗的中世纪,进入了文艺复兴的繁荣时期,快步朝现代社会迈进,并开始向海外殖民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这个时期的明朝也解除了持续100多年的海禁,恢复了与欧洲通商的时期。到了明代晚期,中国与西方各国的文化交流比元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在1540年罗马教皇批准传教士到欧洲以外的亚洲,非洲等地传教。正是这些先后来华的传教士,成为小提琴艺术流传中国重要使者。也为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最初出现与发展起到其极大的促进作用。
1.中国最早出现的小提琴表演
清代宫廷对西方教会的态度有着不同的变化。清初,顺治皇帝对天主教采取尊重和宽容的态度。康熙皇帝在长达61年的执政中,早期是禁止传教士在各省传教,但实际上禁令有时候比较松弛,并且,康熙皇帝自己对天主教则是采取尊重和优容的态度,并不识为异端,只是到了晚期,由于罗马教廷与清廷在教,儒关系问题和礼仪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等原因,康熙才对传教士的活动限制较严,对天主教也开始转向禁止。但康熙皇帝对欧洲传教士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则始终是赞赏的,同时也怀有浓厚的兴趣并且积极学习。据法国人所著的《法国人初次来华》一书中记载:1697年(康熙36年)来华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回国。按照康熙旨意招来9名外国传教士。其中两人擅长提琴与吹笛,并能制造乐器。康熙皇帝在南巡路上面见了这几位传教士,并让其演奏小提琴。这是有关明确史料记载有关小提琴早中国最早表演。而且其还触动了康熙皇帝“有意以西乐改善中国旧有音乐”的心思[3]。因此,它在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 浅析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最初传播(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