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浅析汉代舞蹈中“翘袖折腰”舞姿的形态特征(2)

时间:2019-12-09 19:16来源:毕业论文
一 汉代舞蹈中翘袖折腰舞姿的概述 翘袖折腰舞姿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晋时期《西京杂记》一书中: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

一  汉代舞蹈中“翘袖折腰”舞姿的概述

“翘袖折腰”舞姿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晋时期《西京杂记》一书中:“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连。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侍婢数百皆习之。”汉高祖刘邦在统治国家后对“楚声楚舞”尤为喜爱,它的宠妃戚姬更是一位尤为擅长楚风之舞的舞人。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张良传》中记载“戚夫人泣涕,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可见戚夫人擅长的“翘袖折腰”之舞应与楚舞有关。“楚声楚舞”主要是指战国时期秦汉间楚地的音乐和舞蹈,因楚灵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细腰纤纤的舞风在楚地慢慢形成,为汉代兴起的“翘袖折腰”之舞奠定了基础。汉代舞蹈将楚舞的一部分舞姿特色融入到汉人的舞风之中,加之汉代人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洒脱的精神风貌,承袭融合自成一体,形成汉代宏放洒脱、飘然若仙的舞风特点。

“翘袖折腰”舞姿在汉代舞蹈中使用非常频繁,它以舞袖的运用和腰的运动相结合,形成风格独特的舞姿形态,也正是“腰”与“袖”的巧妙运用才形成了汉代柔婉舒畅、轻盈曼妙与宏放大气并存的独特舞蹈艺术风格。在汉代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的汉画像石等文物中,这种舞姿屡见不鲜,可以说汉代舞蹈把舞人的形态之美发挥到了时代的极致。由于“翘袖折腰”舞姿必须由舞袖和腰肢的同时配合才能实现,因此,“袖”和“腰”是此舞姿形成的必要条件,关于汉代舞蹈中袖的种类,孙颖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汉代舞蹈概论》一书中,把袖分为长袖、蝶袖、筒袖、半筒袖、陀螺袖等几种,又把袖的动作基本分为扬、甩、撩、绞、拖五类。对于腰肢上的动作,此书提出拧腰腆胯、左折右倾、前俯后仰、冲向斜前四种。腰与袖的充分表现,使舞人纤腰折动,袖若素霓,体似游龙的精妙演绎更为丰富。“翘袖折腰”并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动作或造型,而是指汉代舞蹈中所有通过腰与袖的运用所形成的这一系列的“翘袖折腰”类型的舞姿。现有的汉画像石中表现其舞姿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前后型“折腰”的舞姿。例如,在徐州铜山县苗山汉画像石墓出土的一幅乐舞图中,一女子身着长衣,头梳高髻,细腰如束,上身向斜前折腰,回眸顾盼,舞者体态婀娜曼妙,两条长袖随舞人的动作飘绕缠绵。此图表现出的是身体向斜前折腰的“翘袖折腰”舞姿类型(如图1-1)。此舞姿中的“折腰”不仅仅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前后折腰,它还包含当时典型特点的侧体型“折腰”,而第二种“翘袖折腰”舞姿类型就是侧体额小幅度“折腰”。安徽萧县出土的一幅乐舞图中,一舞者长袖细腰向左侧折腰起舞,体态娇美,飞动摇曳,婀娜多姿。此图的舞姿是向体侧做倾折状,倾折角度略小,形成大于九十度的“折腰”舞姿(如图1-2)。第三种折腰类型是舞者上身向体侧下旁腰作九十度曲折,双臂张开随着下腰方向平伸,两袖随动,这种舞姿别致且有一定难度,如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蹴鞠折腰舞图中,两位细腰舞人在乐队的伴奏下做翘袖折腰舞姿,腰部向左侧折九十度夹角,长袖在体侧飞舞,舞姿技艺高超、娴熟(如图1-3)。舞人通过不同的“翘袖折腰”舞姿来演绎出亦真亦幻、飘逸若仙的美妙意境。

浅析汉代舞蹈中“翘袖折腰”舞姿的形态特征(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4313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