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对二胡形制改良作出巨大贡献的代表人物是周少梅先生先生和刘天华先生。周少梅先生是刘天华先生的老师,也是江苏江阴人,自小出生在艺术家庭,精通二胡
和琵琶。他发明了著名的二胡技巧“三把头”,为了让该技巧运用自如,他将“主音二胡”的琴杆拉长并将琴筒的尺寸增大。刘天华先生在周少梅先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把位,并且与其他制琴师一起改良了二胡的材质,将竹制二胡改成了木制二胡,不仅将琴杆的长度增加,还改良了琴弓,将优质的蟒皮蒙在了二胡的琴筒上,使二胡的声音变得细腻、稳重。另外,他还确立了二胡内外弦的定弦音高。现在,还使用着这个标准。
(二)该时期二胡演奏、创作中的发展
在演奏技术上,一方面,周少梅先生发明了“三把位”,刘天华先生将其增至“五把位”,扩大了二胡的演奏音域。另一方面,20世纪初,民间二胡演奏家为了演奏更加方便一般会用指面与第一个指关节按弦来演奏。但是这样演奏就会出现演奏不灵活,音不准的现象。刘天华先生在这种按弦的基础上改成指尖按弦并融合了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术,如揉弦、弓法等。其主要表现在左手上加入了揉弦、换把、滑音、泛音、颤音等演奏技法的使用,如图(谱例1)所示,《空山鸟语》中带颤音的滑奏,在
音乐形象上描绘了鸟群“扑棱棱”飞走的场景;在右手上加入了顿弓、颤弓等演奏技法上的使用。顿弓和颤弓的运用在其作品《光明行》中大量用到
从二胡的流变看民族器乐的传承(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4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