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理论
对于根亲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在中国学界都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可是对于音乐艺术传承以及两者的结合体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随着近年来多元文化的普及,我国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民族音乐的传承问题,并发散其思文,在多方面进行审视。对根亲文化和音乐艺术传承的相关刊物及文献进行了检索和梳理,结果如下。
(一)根亲文化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朱定波在《闽台根亲文化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意义》里阐述了闽台根亲文化与两岸同胞血缘相接的关系。认为因根亲文化而进行的信仰传播、寻祖归根和宗亲活动等行为对两岸的交流具有重大意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需要大力做好闽台两岸在根亲文化上的交流。
郭立场在《论根亲文化的价值效应——以河南固始县为例》一文中认为根亲文化是一种因为根亲而发展的索缘行为,是一种血脉相继的文化传承现象。这一行为对于河南信阳的建设发展是一种有效的价值效应,有助于中原地区实现对外开放和文化融合。
张谦(2011)在《基于根亲主题的公园创设——一河南固始中华根亲文化博览园规划为例》(安徽农业科学报 2011 第二期)中写到,基于根亲文化这一体系,主题公园的建设应该注重在文化上的传承,如氛围的营造、物化文化内涵和塑造文化情境等。这样能够从本土的传统文化中得到代表性意义,传扬给游人。
从这一部分的理论可以看出,根亲文化对于文化交流是有很大意义的。不管是在两岸交流还是经济发展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音乐艺术传承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黄凌飞在《云南高等艺术院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与展望》一文中对现存于云南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背景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当时云南艺术学院等其他高校对民族音乐的教育状况及问题进行探讨,且提出了该更好地在音乐教育上进行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教育及传承。
龙晓允在《从“芦笙班”、“侗歌班”看少数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这篇文章里通过阐述了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近几年来创办成功的“芦笙班”和“侗歌班”这一实例,说明了在现代化社会,要更好地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音乐,就必须要加强我国高校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
白翎在《广西黑衣壮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中就广西壮族的那坡黑衣壮民歌,在历史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依旧完整保留了其原生态的音乐形式这一现象,探讨了对黑衣壮民歌的传承及保护和发展等问题。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这一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关注。
随着根亲文化和传承文明的观念普及,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民族音乐传承这一方向上。以上学者的理论和研究都表现出了当今学界对音乐传承这一问题的重视,有许多学者都将目光集中在了高校音乐教育这一块。
二、基于根亲文化下音乐艺术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通俗流行音乐的冲击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迅速蔓延,我国的“文化生物圈”在很多地方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商业性极强的流行音乐对民族因为文化的冲击更是汹涌而来,这对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承造成了极大的阻力。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的传统剧团在20世纪80年代有近4000个,可是之后的发展却不容乐观。到了2003年竟只剩下2600个,这2600个剧团中仅有四分之一的剧团有较多的演出场次,其他的则处于歇业状态。观众也从当初的7亿变成了不到4亿。老一代人的离世也带走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市场,新一代人只是沉迷于通俗流行音乐中哼哼哈哈。在一项调查中,90%以上的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明确表示喜欢民族传统音乐的仅有2%。而在大学生中也只有26%的人喜欢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这些数据赤裸裸地透射出年轻一代因为流行音乐的影响而产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漠视的现象。 根亲文化音乐艺术传承研究鹤峰柳子戏(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