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乐’,以民族音乐元素为基础,用现代理念、手段进行创作和演绎的音乐新形式,人们从其中可感受到现代音乐所带来的新鲜艺术感受。”
“新民乐”因为其特征随意化、时尚化,很多时候,突破传统民族音乐而更加容易接近老百姓,所以广泛被人们接受。
首先,“新民乐”拥有与众不同的音乐创新形式,“新民乐”是文化创新在历史前进道路上的必然结果,同时世界在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应不断进步,“新民乐”将传统民乐融入西方流行元素,取长补短。有目共睹的是,“新民乐”追新求进,一大批“新”民乐就此诞生,重振了传统民乐的新音,重铸了民族音乐的辉煌。并且将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这是先进文化下的不懈追求。
面对来现代市场运作下的新技术与全球化观念的挑战,我国音乐市场积极利用世界性语言即音乐演奏加之结合现代的创作理念,制作出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的高技术含量的音乐作品,使传统民族音乐又重新走进大众身边。这是对民族音乐元素包括传统的民族器乐、民族声乐甚至是民间传统戏曲曲艺、地方特色音乐等进行的新的组合、新的挖掘、新的创作、新的改编。
尤其令人值得关注的是,是近些年来许多创作者们一批将传统古曲中单旋律演奏演变为有和声、织体的现代交响乐作品,例如为民族管弦乐队创作的大型交响乐《西北组曲》,这种中国传统民乐的形式让更多现代人、更多外国人所接受。另外,把不同的音乐资源包括广大少数民族音乐进行重新整合也是现代民乐创作思路。如瞿小松先生的新作《神曲》,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交响乐,它集中了云南少数民族的葫芦丝、巴乌与黑管等西洋乐器相结合。又如冯晓泉、曾格格的《雪山》、《雨中花》,把原本的电声作品改编成为交响乐的形式,这种改编听起来甚至比原来的效果更好。如此种种的创新实践,更加说明了“新民乐”的创新,不但具有历史的、民族的眼光,同时也有时代的、世界的眼光。
同时,在对内的继承与对外的借鉴相互关系上,“新民乐”的创新处理的也较好。“新民乐”的目的在于让传统民乐与西方音乐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在立足于本民族又不固守民族传统的同时借鉴西方先进的因素又不盲目跟从西方潮流,达到民族性并不排斥世界性,世界性也并不抵触民族性的和谐状态,“新民乐”的发展在保有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广泛地与世界各国、各地区音乐相融合。民乐与现代音乐结合后,加强其内在蕴含的强盛生命力。
其次,“新民乐”的表演方式别出心裁。“新民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其表演方式不同于传统民乐的舞台效果,在舞台上更强调效果,让视觉得到极大地享受,烘托个性。 拍拖了传统民乐的演奏模式,乐器大到古筝、扬琴,小到二胡、竹笛,都可以在舞台上随意活动,演奏者方便自如,再加上华丽的服饰更使让表演者能够分动感十足,打破以往正襟危坐的演出形式,取而代之的是随心的自由。 同时,“新民乐”运用了升降舞台、冷焰火,使演出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不断变换的灯光、弥漫的烟雾、空中旋转飘散的气泡等,使中国古老民乐与西方演奏巧妙结合,使音乐不再是单一的听觉享受,更是一种视觉上的盛宴。“新民乐”多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一反传统民乐的古板表现形式,与传统民乐团相比,更加具有较小的规模,无论是排练或者演出都相对比较自由,不受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在表演方面,采取了鲜亮的服饰,颠覆传统乐器演奏姿势,配合视觉化的舞台效果,给人以一种青春靓丽的新鲜感。 新民乐传统与市场的二重奏(3):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