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在欧洲看了古诺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etJuliette)和罗西尼的歌剧《灰姑娘》(la Cenerentola)的戴鸿慈【6】也这样说:“我国所卑贱之优伶,彼则名博士,大教育家也。碟词但曲,彼则不刊之著述也,学堂之课本也。如此又安怪彼之日新月异而我乃膛乎在后耶!”他不仅感到要改善艺人地位,还要从根本上把戏剧变成教育和投资才能从根本上对中国的传统戏曲实现改革。然而当时的国人还是有着学生只当读圣贤书,演剧则是下三流所为,西方社会如此趋之若鹜且在学校推崇,说明了中西方艺术教育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而文化的落后更是令人诧异。
十九世纪的中国人接触西洋歌剧由最初的好奇无知,只看表面的场景华丽,舞台效果等发展。到深入内在,了解西洋歌剧的本身。中国人开始对西洋歌剧本事具有代表性特征的东西开始了由浅入深的思考,而产生这些变化却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国运的衰落才越来越深刻,他们先期感受到了中西方戏剧文化的悬殊差异,预见到了戏剧改革的历史要求,他们传达的西方国家的 信息给有心人以灵感和启发,他们成为西洋文化以及西洋歌剧在中国传播的使者。由于国局的动荡,新的变革势在必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十分重视教育对中国人的心智思想的感化和塑造作用;积极要求并主张把文艺当作改变中国人民思想的重要武器。
2.5 五四运动,对西洋歌剧的影响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随后爆发于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随着西方新思潮新文化的涌入,西洋歌剧也正式开始逐渐走入中国。当时,西方的西洋歌剧剧团开始光顾中国,并把西方杰出的歌剧展现给中国人。但是,这时西洋歌剧却还是很难在20年代的中国为国人所接受,为什么难以接受的原因可能是西洋歌剧流行到我国来时间不长,只有小部分有文化的留学而归的人能够理解。而且,又只在香港和上海两处开演,且每年只开演一次,每次又只有两三个星期。普通的中国人民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是接触不到就是想接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算有一部分能够接触到,但因每次表演皆是意大利歌剧团,唱的自然也是自己的母语。观看者,也只能欣赏剧中的音乐与表演。却无法理解剧中情节,看着看着也会自觉乏味。鉴于中国观众不能理解。1931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叶遇春的《西洋歌剧考略》【7】,系统地向中国观众介绍西洋歌剧的艺术和西洋歌剧发展的历史,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西洋歌剧名作的故事梗概。该书对中国观众进一步了解西洋歌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0年代初期,一些艺术院校开始开设西洋歌剧课程,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还专门开设了西洋歌剧表演课,这为西洋歌剧在中国的传播奠与发展定了基础。
西洋歌剧在中国的发展影响与思考(3):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7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