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渔沟花鼓会的探析(2)

时间:2021-09-28 21:36来源:毕业论文
1。2 研究现状 综述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发现目前 国内外 并没有关于渔沟花鼓会的论文研究,这就更加坚定了笔者写这一课题的决心。首先笔者对渔

1。2研究现状综述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关于渔沟花鼓会的论文研究,这就更加坚定了笔者写这一课题的决心。首先笔者对渔沟花鼓会的历史作了一份详细的整理,包括花鼓会的主题、表演形式、花鼓音乐等。并且笔者针对花鼓会目前老一辈艺术家年龄较大,体力不支,没有年轻的接班人的现状,从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为渔沟花鼓会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自己可行的建议。最后笔者得出只有整合全社会的力量,不断改善“非遗”的传承坏境才能让渔沟花鼓会这份宝贵的地方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

1。3。研究意义

渔沟花鼓会作为淮阴区渔沟镇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地方文艺演出形式之一,对于研究淮阴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如果失传的话将是不可预估的损失。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对渔沟花鼓会的历史及现状作了一个详细的整理,可以为以后想研究渔沟花鼓会的人提供素材;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渔沟花鼓会的未来的发展以及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1。4。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以下两个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地阅读渔沟花鼓会的相关资料,为渔沟花鼓会的历史作一个详细的整理。二、调查法:笔者在研究渔沟花鼓会的现状中对渔沟镇韩圩九年制义务学校的五一班的学生做了是否知道或者了解渔沟花鼓会的调查。文献综述

2  渔沟花鼓会的溯源

2。1  渔沟花鼓会的主题

根据民间传说,花鼓会始于秦代,主要演奏的乐器是腰鼓,同时用二胡、唢呐、三弦等民族乐器来为演唱配乐,始终传承秦风韵味,她的主题分别为渔、樵、耕、读。

    渔,就是捕鱼。在花鼓演唱中,一般指的是渔人和渔夫。是用竹板和腰鼓(渔鼓)或者其它的民族乐器伴奏,本来唱的是道教的故事是道士来演唱,后来人们一般都用民间故事来做题材,也可以叫做渔鼓道情。渔沟镇骡马街的花鼓,很可能从渔鼓道情演变而成。在调查中,笔者从史开才提供的演出唱词里,一首“五更梳妆台”唱的是男女婚外偷情的故事,是干哥、情妹对唱。从唱词分析,女称自己是“小奴”、“金彩”、“银彩”及“银壶斟酒”等字样看,全是古代的称谓及装饰品和酒具名称,但里面还冒出“我到上海去,住在大世界”一句唱词,可以断定,这首“五更梳妆台”唱词创作于清代中晚期,被流传下来。同时,从唱词中可以折射出当时封建社会男女青年婚姻不自由,青年男女抗争婚姻的缩影。 

    樵,就是打柴,在花鼓演唱中,樵夫就是指打柴的人。烧煤炭,是近现代的事,古时候,樵夫上山砍柴禾卖给城里的人做饭和烧水,来供应老百姓和县衙生活之用。例如杜甫的“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就是樵夫类的劳动人民。 

    耕,就是用农用用具犁来把田地里的泥土翻松。在花鼓演唱中,一般指农夫、农民,在古时候,农民没有现代化的设施只能用牛、马、驴或者骡子的牵引来犁地,借助牲口的力气来翻泥土,甚至一些穷苦人家连驴和骡子这种牲口都买不起,所以只能用人力来拉犁翻田和犁土,十分地辛苦,个中酸甜苦辣可想而知。因此,有关于这一方面的辛酸故事也演唱得不少。

    读,就是指看文字发出的声音。在花鼓演唱中一般指读书的人。上述渔夫、樵夫、农夫都是古代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做苦力的劳动人民都是希望他们的后代能够去读书学知识,成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上流社会人,可是,由于他们只有自已那很少的田地所以很穷读不起书,因此一代接着一代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读书做官成为有钱人家的事。所以,孩子可以读书学习知识自然也成为了穷人家庭美好的期盼。花鼓会的演唱内容也有体现和反映这方面的思想,也有嘲讽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因为读书而出洋相的故事。 渔沟花鼓会的探析(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8244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