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今社会和科技迅速发展,僮子祭祀仪式已经几乎没有了,但通剧却依旧被许多老一辈的人惦念着。通剧早已深深的刻在每个知道它的人们的心中,永不会遗忘。因为其语言的限制,听众们只局限于南通部分方言相通的地区。即便这样,也抹杀不了群众对通剧的喜爱。据笔者在演出现场观察发现,观众人数在一二百人左右,男女皆有。但由于其古老性和原始性,除笔者外,并未在现场看见一个年轻人,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观看。他们自己从家中搬板凳,有序的坐在场上观看,更有一些年长的头发花白,一手上拿着一台相机,另一只手撑着拐杖保持相机的平衡。随着剧情眼里时不时的范出泪花。偌大的场地上坐满了人,却没有一个年轻人。这也是这的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文献综述
综上所述,通剧历经多次改革,最终又回到了原点。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剧从一开始的民间“僮子串”到政府支持中的实验通剧,在剧目、舞台、声腔、表演、伴奏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但在失去了政府的支持后,通剧又逐渐回到了原始的形态,即上文中所说的“新”僮子戏时期。而之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与通剧本身的艺术特征有关。无论在演出的形式,剧本,或是声腔,唱腔等方面,都使通剧具有浓厚的民间性、娱乐性,这是促进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经历了几次变革之后依旧能回归到原始状态,直到现今都保持着其最初的艺术特质。
3 通剧的艺术魅力
南通通剧与其它传统音乐作品一样,作为地方戏曲,有其自身的音乐特点。通剧经历了外在以及内在的变化,逐渐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剧种。要进一步的分析通剧的艺术魅力,首先需要对其文学特征,音乐特征等各个因素有较全面的认识。所以,笔者将从音乐学角度,通过对剧本及表演形式,特别是音乐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通剧的构成进行阐述和探究。
3。1 文学特征
在剧本和剧目方面,这个时期是通剧发展的初期阶段,此时的通剧剧本内容多是祭祀、祈福有关的《十三部半巫书》和教人为善的《劝世文》。其中最重要的是《十三部半巫书》,因为其中有一部内容仅有其余十三部的一半左右,所以称为《十三部半巫书》。由可考证的资料得知,中唐至五代时期就已经发现有《十三部半巫书》了。目前能确定的剧目顺序为:《闹荒》、《袁樵摆渡》、《卖卦斩陈龙》、《陈子春》、《唐僧取经》、《刘全进瓜》、《收瘟斩月》、《九郎替父请神》、《借马》、《借鞍》、《借鞭》、《请星迷路》、《跑阳元》、《五郎游地府》。其中《闹荒》为半部,总共十三部半。全套巫书内容主要由魏征斩龙引起的一系列的故事,各部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关联。
在政府干预下的前阶段,通剧团整理改编了二十多个传统曲目,例如《陈英卖水》、《李兆庭退婚》等等;并且还整理移植了四十多个其他剧种的剧目,例如《秦香莲》、《窦娥冤》等等;除此以外还创作了一些现代剧目。
在后阶段中,通剧团主要出演的是现代戏剧,此时涌现了大量的移植和创作的现代剧目,例如《白毛女》、《李双双》等等。这个时期的通剧更加的趋向于现代化,在剧目和演出形式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和改革。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通剧在经历了“”之后,通剧团主要是半农半艺的组成形式,在民间迅速的发展,剧本和演出形式包含了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然而声腔和伴奏都回到“僮子戏”时期。这个时期剧本任以《十三部半巫书》为主,以及《劝世文》和一些整理的传统剧目。这些剧目内容主要讲述了命运悲惨的妇女,但结局都是大团圆。符合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儒家思想,也体现了中国人长期以来的审美、道德、思维和民族性格。 简述通剧的历史渊源及艺术魅力(4):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8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