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山东三大秧歌特点及其风格异同之比较

时间:2017-06-20 22:37来源:毕业论文
摘要:山东秧歌是山东的民俗艺术,各处流行,风格多种多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或称山东三大民间舞蹈。鲁中平原的商河、济

摘要:山东秧歌是山东的民俗艺术,各处流行,风格多种多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或称“山东三大民间舞蹈”。鲁中平原的商河、济阳地区的鼓子秧歌、胶东半岛烟台地区的海阳秧歌、胶东半岛青岛地区的胶州秧歌是山东省域内乃至整个北方区域较为典型的秧歌种类。他们独特的舞蹈风格使其成为典型的的汉族秧歌舞蹈,显示了不同性格特征的齐鲁人的特点,体现了山东人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审美品位。10465
关键词:山东秧歌;表演形式;传承发展
引言
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时所唱的颂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山东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山东三大地区几种不同类型的秧歌风格。
一、山东三大秧歌中原生态元素的探索与开发
现今山东三大秧歌在舞台创作表演与教学中逐渐地将饱含着齐鲁文化的原生性的元素风韵及其特征给抛离了。笔者以为,在三大秧歌中最具原生意蕴的元素动律、人物角色往往最能映衬出齐鲁人民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底蕴。而当下在以山东三大秧歌为素材的创作表演中,或者在三大秧歌的课堂教学之中,人们不能深入理解其原生态元素的内质,不能理解教学组合与民间原生型态的相异之处,而盲目的任其流失殆尽。比如,我们在胶州秧歌的剧目创作、课堂教学中看到的人物角色大部分是以“翠花”、“小嫚”、及“扇女”作为重点的女性角色,而原本极具生活气韵的胶州秧歌舞蹈题材和独具丰富戏剧性人物角色等等“小戏”特点,俨然渐渐消逝。同样,在海阳秧歌中,我们也似乎只能欣赏到“王大娘”的婉转迂回与豪放深沉之美,而有着鲜明性格特征与极富生活性、戏剧性的“锢漏”、“丑婆”等人物角色,倘若要出现在剧目创作与教学实践之中,恐怕没有那么幸运了。三大秧歌愈来愈被人们当成一种纯粹的技术性训练,其原生型中的文化意蕴,人物角色之间的内在关系与情感渐渐的被人们忽略、遗忘。
二、山东三大秧歌的表演形式
(一)胶州秧歌的特色
在胶州秧歌发展至今,其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首先胶州秧歌必须是需要扭动的,通过大幅度的扭动动作来表达人们欢天喜地的心情。胶州秧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胶州人们对胶州秧歌这种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这也就促使胶州秧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开始形成自身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首先就是肢体动作的幅度非常大。其次胶州秧歌在表演的过程中动作风格十分鲜明。再次,胶州秧歌还具有十分鲜明的韵律感。
胶州秧歌的主要韵律,就是时时展示着一种“抻”的内力和“韧”的感觉,这是由动作力度上变化的持续推、拧、抻所产生的。从动作力度的强弱感入手,始终贯串着一种力度的强弱差异,这种运动力度的差异变化和逆向动势,使动作贯串着一种“韧”劲的力度延续。这种和谐的运动,我们谓之“力度动势”,它是胶州秧歌运动中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的逆向动势,这种内在结构所潜在的运力的动势,构成了胶州秧歌的“凝重”的情感意,稳定了胶州秧歌回环优美的风格特征;表演时沿着一定规律的运动曲线,通过人体的内平衡力、驱使力、感情偕动力三个系统的力度综合,使胶州秧歌动律所产生的“韧”劲的法儿,渗透在胶州秧歌韵律的每一细小之处。 山东三大秧歌特点及其风格异同之比较: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953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