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抗战歌曲《松花江上》的艺术特征(4)

时间:2022-08-07 09:30来源:毕业论文
(三)曲式结构 全曲依据歌词的整体感受,可以大概分为怀故(119 小节)、漂流(2040 小节)、呼唤(4162 小节)三个层面,各个部分之间紧密联系,步步

   (三)曲式结构

全曲依据歌词的整体感受,可以大概分为怀故(1—19 小节)、漂流(20—40 小节)、呼唤(41—62 小节)三个层面,各个部分之间紧密联系,步步推进。歌曲在调式上使用了降E 宫调式及C 羽调式的曲式结构,因此在调式转换时的色彩变化与西洋关系大小调一样的,都是由明亮变暗淡。渐变减色,从曲子的节奏方面来看,因为歌词采取了对称的句式结构,所以,与之相配合的节奏也是对应的对称的结构:演唱3/4 拍歌曲强弱规律上的把握一般都是弱、强的方式。通常西洋音乐一般在处理3/4 拍的歌曲的时候,把重音放在前面,放在第一拍,即:强、弱、弱。但这首歌的曲作者为了加强歌曲的节奏性,突出节奏,便采用了弱、强的方式,即重音放在第二拍。例如:“我的家”、“那里有”、“还有那”、“九一八”、“哪年哪月”、“什么时候”(重拍分别在“家”“有”“那”“八”“年”“月”“么”“候”)……这几句基本是相似的节奏,在重拍的地方,演唱者需要注意进行处理,与弱拍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2]更加加强了语气,突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日本侵略者的无声的抗击。表达了对日本深深地憎恶之情,愤懑的情绪达到高潮。文献综述

三、《松花江上》当今演唱风格

(一)王宏伟(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音乐会)

   王宏伟采用的是一种带哭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第一句,观众就被歌唱者深深的情绪打动,立刻被带入那个支离破碎的场面,骨肉分离,血肉模糊的场面袭面而来,为那个时代哀嚎,为现在的成就而欢呼,王宏伟的歌唱更突出娓娓道来的风格而展现出来,听着歌曲,仿佛看到那时的东北,东北儿女被迫离开家乡,背井离乡,没有家庭温暖,有的只是为生活奔逃亡。这种唱法就是我们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的,没有偏重技巧而是更加注重情感的宣泄,这是我们所感受到的,爱国爱家,勿忘国耻。(如图4)

图 4

  (二)中国三大男高音(中国三大男高音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音乐会)

为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2014年9月3日成为我国第一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战--中国三大男高音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音乐会》在北京首都体育馆隆重举行。这也是国内2014年首部以“抗战”为主题的大型声乐史诗。现场设备齐全、豪华,由戴玉强、魏松、莫华伦三位歌唱家轮流歌唱《松花江上》,真的就是音乐盛宴,给你的耳朵一次饕餮盛宴。《松花江上》就是经典的高音著作之一,也只有“中国三大男高音”——戴玉强、魏松、莫华伦三人才能演绎出这样精妙绝伦的作品。观众激昂澎湃、歌词慷慨悲壮,久久的激荡在首都体育馆,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共同心愿。他们用歌声缅怀英勇献身的抗战先烈、纪念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松花江上》是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有力的证据,而三大男高的演唱更是精彩绝伦,仿佛让人们又回到了那个令国人悲

愤的年代。(如图5)来:自[优E尔L论W文W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图 5

   (三)王皓光(第十五届青歌赛)

    美声唱《松花江上》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美声需要歌词更加清晰,咬字清晰,而《松花江上》的歌词较多,字数变化就快,歌词较多,所以还是有难度的,而王浩光歌唱的《松花江上》就做到了吐字清晰,发音正确,自己在歌唱的时候需要投入大量的感情,否则唱出来会感觉感情不到位,感情不到位,就像染色不成功的衣物。王浩光通过美声高音唱法,把感情发挥到极致,淋漓尽致,情绪渲染很到位。 抗战歌曲《松花江上》的艺术特征(4):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9758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