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表演艺术,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也是天人合一的协奏曲。贾拉路丁·鲁米诗云:你跳舞时,整个宇宙也在跳舞。“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追溯文明之源头,可以看出,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不论文网言而喻,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舞蹈构成于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总体来看,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恰恰又是舞蹈艺术本身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的结果。有鉴于此,本文将在中华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范围内,依循艺术发展的时间线索来探究它的时空关照问题。
一。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
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不可避免地留有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间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舞蹈文化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沉积。发展而来的。
的舞蹈,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出现专业舞人。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生动而传神地记载了这一史实。尽管当时他们的身份是奴隶,但是他们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据传,夏桀时期的舞蹈是以炬为美,以众为观“。可见当时舞蹈的发展已具相当水平,否则是达不到这种审美要求的。至于商代,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神权盛极的时代,巫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能够用占卜来传达神旨的,都是一些巫师,巫师都是舞蹈家。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巫咸是传说中的商代大知识分子,天文学家,他的名字也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条,举有十巫,能升降于天,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巫师有特殊的步伐,即通过巫舞而步入天堂,又归到地上,所以学巫先需学舞。在巫人的祭祀中有巫舞“和傩舞“,同属巫舞,但由于傩舞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的抗争精神,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流传至今,并影响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到了宋代以后,作为傩舞“这个较有影响的艺术形式,受到了时间的考验。它被融入了当时的戏曲之中,发展成为傩戏“。正因为这一发展,使这个极具生命力的戏引起了世界。特别是亚洲的极大关注。周代是舞蹈史上第一个集大成的时代,汇集整理了从原始时代以来有代表性的乐舞。其中大韶。大夏。大武最具代表。当时还创出了雅乐体系,雅乐由于艺术感染力差,不具欣赏价值而逐渐衰落。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人们已不再关注它了,在雅乐衰退的同时,民间舞蹈蓬勃兴起。
汉代是历史上统治时间较长的朝代,同时也是舞蹈艺术的第二个集大成时代,百戏“是当时最盛行的表演艺术形式。其中最著名的舞蹈名目有盘鼓舞。巾舞。bǐng@①舞。拂舞。铎舞。考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巾舞是今日长婴的源头。bǐng@①舞是一种鼓舞,如同今日的太平鼓。拂舞是执拂而舞,我们现在见到的戏曲中神仙。和尚。尼姑等角色常常拂尘舞蹈,也许与这种古老的传统有关。铎舞是执铃而舞,至今土家族还有八宝铜玲鼓,藏族热巴“也有摇铃动作。汉族巫舞也有摇铃的痕迹。古今映证就会发现,许多种民间舞都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在这千百年的历史之中相互影响,不断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大唐帝国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舞蹈艺术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可以说是舞蹈艺术的又一高峰阶段。它继承了周汉传统,发展了舞蹈艺术,其中最具影响的有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软舞“等。此外还有踏谣娘等颇具戏剧因素的歌舞戏,在当时也很流行。沿着这种趋势,到了宋元以后,直到明清时代,戏曲兴起,而原来的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品种的舞蹈逐渐趋于衰落,但是被吸收。融合在戏曲中的舞蹈,却得到了高度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训练体系和表演方式及程式。作为戏曲主要表演手段的唱。念。做。打四功,其中的做与打都是舞蹈或舞蹈性极强的动作。
文化靠不断积累。艺术要不断发展。创作要不断革新,整个文化的发展是随时代进程而发展的。纵观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历史时期流行的舞蹈形式都不仅适应当时的时代潮流,还保留和发展了前代的舞蹈艺术,这就是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它不仅是某个时代的代名词,更是一个流动的时间概念的体现。在这个流动的历史过程中,舞蹈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不仅如此,舞蹈艺术的欣赏与创作也离不开舞蹈艺术的时间性的研究。如果不能把握好舞蹈艺术的时间性特征,就无法准确地去欣赏。创作和发展舞蹈艺术。
二。舞蹈艺术的空间特征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有过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人类的舞蹈艺术正是从这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要想使舞蹈艺术的欣赏。创作。发展达到较高的境界,仅仅注意舞蹈艺术的时间性还不够,还要注意到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性。
舞蹈不但是艺术形式,它还反映生活,有历史背景。特别是民间舞蹈,它与各族人民风俗习惯。生产劳动。宗教信仰等紧密结合,这便是舞蹈的空间特征。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也就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艺术。如汉族的秧歌。狮舞。龙舞,藏族的锅庄,蒙族的安代。查玛,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朝鲜族的农乐舞,壮族的蟆拐舞,满族的太平鼓舞,彝族的跳左脚等等。这些舞蹈形式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千百年来深深根植于社会生活中的各族民间歌舞,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繁衍生息传承发展。从各民族所居住的地域范围讲,这些舞蹈具有鲜明的空间性。恰恰是这些地方舞蹈的个性差异和相互兼容,才使得舞蹈艺术的百花园姹紫嫣红。长盛不衰。透视舞蹈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此类现象俯拾皆是,屡见不鲜。择其典型,当推南北朝时期的舞蹈类型最具代表性。其时,国家分裂为两部分,乐舞也形成了南北两种鲜明特色:南朝继续保留着汉代的舞蹈传统,北方因为多是胡族统治地区,所以胡乐大盛。
南朝宋武帝时代,一直续承着汉族的乐舞传统。南朝统治者崇尚歌舞,因此把南朝盛行的清乐也带到了江南。清商乐原是汉魏时在汉族地区的传统歌舞形式,东晋之后传到了南北朝。清商乐者南朝之旧乐也,永嘉之乱王都沦丧,遗声旧制,散落江左“。可见是晋代东迁才把这种歌舞形式带到南方。南方的歌舞具有温柔典雅的情调,因此大量的南方原有的民间歌舞形式,都被吸收到清商乐这一表演形式中,经过加工成了精致。优美的舞蹈。
在北朝的统治中,北方的少数民族乐舞大量涌入中原,城市内外胡乐胡舞“普遍盛行。特别是到了公元六世纪中叶的北周时,更是盛极一时。当然,传入少数民族的乐舞不是从南北朝开始的,而是早在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已带回西域乐舞资料,但是在那时还是少量和间接的,到了南北朝期间,丝绸之路已经畅通,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已经交流频繁,西域诸国来朝,于是龟兹。疏勒。安国。唐国之乐,大聚长安,著名的龟兹乐人苏祗婆,就是这一次随从突厥皇后阿史那氏来到中原的。自此形成了女爱胡装,伎务胡乐的风尚,促进了中原乐舞与外域乐舞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如西凉乐舞不是西凉的乐舞,而是龟兹乐与中国乐混合而成。
[1][2]下一页
试论舞蹈艺术发展的时空關照【3008字】: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7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