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翻译中意义空白的具体化
一部译作的审美价值在译者翻译完成的一刻才真正开始,译入语读者的阅读理解过程也是这部译作意义和价值的实现过程,这一观点出自接受美学理论。原文本中意义空白现象广泛存在,它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及作品审美效果的实现,译者作为第一读者需要对意义空白进行具论文网体化。接受美学意义空白理论为翻译过程中意义空白的填补提供了一个良好视角。国内已有学者对意义空白填补机制做了一定研究,如曾小敏的空白与不确定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胡静的本文的意义空白与不定性研究和瞿宗德的翻译中的意义空白填补机制研究。[1]
目前与文学翻译实践结合的意义空白具体化研究为数尚少。本文以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Iser)的意义空白理论为基础,举例分析落花生刘士聪译本对原文意义空白的具体化技巧以及如何规避译文意义空白技巧,进而总结文学作品翻译中对原文意义空白的填补策略和译文意义空白的规避策略。
一。理论阐释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20世纪60年代由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的五名文学理论家创建。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文艺理论研究方法,目前正盛行于欧美。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联邦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罗伯特?尧斯(RobertJauss)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一文,标志着接受美学的诞生,其理论基础是现象美学和阐释美学。与传统的以作者和读者为中心不同,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作品接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把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体,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和接受以及阅读过程的积极干预。[2]
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Iser)是接受美学的另一重要代表,与罗伯特?尧斯(RobertJauss)一同被称为接受美学双璧“。他提出了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理论(简称空白“理论)。伊瑟尔认为,文学本文在读者阅读过程中才能现实地转化为文学作品,本文的潜在意义也是由于读者的参与才得以实现。[3]
本文往往具有结构上的空白“。所谓空白“是指本文中未实写出来或未明确出来的部分,或本文已实写出的部分向读者暗示或提示的东西。空白“是吸引与激发读者想象来完成本文。形成作品的动力因素,是一个与读者的阅读行为同时展现的动态概念。[4]词语。句子作为文学文本的基本单位,指向某种虚构世界的相关物或图景。一个叙事文学文本由各种图景组成,读者视点随叙述语句向前推移,图景片断与先前各视点的片断形成对比,各图景片断间的空白就是空缺“。空缺会引起读者阅读动力的空白。所谓否定“是指文学文本具有向读者所生活的政治。思想。伦理。法律等种种现存规范挑战和攻击的功能。读者在开始阅读时往往有着某种现存社会规范所束缚的视界,在阅读中常被文学文本所打破――即否定“,一种思想上的空白“。空缺和否定是空白的两种表现形式。否定与空白。空缺共同构成所谓的否定性“,这是文学交流中的基本力量“。三者共同构成了文学文本的潜在结构,即本文的召唤结构“,它成为激发诱导读者进行创造性填补和想象性连接的基本驱动力,召唤读者填补空白。连接空缺。建立新视界。(三者关系)文学作品中存在各个层次的意义空白,在翻译文学作品过程中,译者作为第一读者,需要以意义空白理论来指导翻译,去填补原文空白,避免译文空白,为译本读者提供最佳译本。
二。文本与译本分析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一篇精致清新的散文,在翻译中会发现不少词汇及句法结构存在转换难度,特别是由于语境。一词多义等导致的原文意义空白以及两种语言差异所致的译文意义空白,需要译者仔细斟酌推敲。本文以接受美学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理论为基础,分析刘士聪译本对填补原文中意义空白和规避译文意义空白的技巧,进而总结原文意义空白填补的策略和译文意义空白规避策略。
例1原文:我们都争着答应:爱!“
译文:Yes!“weallansweredeagerly。
分析:原文中作者用争着“一词来形容孩子们想要回答父亲问题的急切心情。如果将仅仅考虑字面意思,译者可能将我们都争着答应“翻译成Weviedingivingtheanswers“。根据牛津高阶英汉词典,viewithsb“意思为tocompletestronglywithsbinordertoobtaintoachievesth“。若使用该词,则说明译者对语境考虑欠妥,给译入语读者造成紧张比赛的错觉,形成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导致译文中意义空白的产生。刘士聪先生将该词的内涵进行了恰当的具体化处理,在语义上,不仅成功描述出孩子渴望回答父亲问题的单纯心理和踊跃心情;在形式上,他保留争着“副词的词性,将其译为eagerly“,为译入语读者合理想象提供空间,很大程度上避免译文中意义空白的产生。
例2原文:姊姊说:花生的气味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制油。“
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都喜欢吃他。这就是它的好处。“
……
爹爹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译文:“Itisverydelicioustoeat,“mysistertookthelead。
“Itisgoodformakingcookingoil,“mybrotherfollowed。
“Itisinexpensive,“Isaid。“Almosteveryonecanafforditandeveryoneenjoyseatingit。Ithinkthisiswhatitisgoodfor。“。。。
“Yes,“Dadsaid。“ThisiswhatIwishyoutobe。“
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语义衔接机制不同。汉语叙事发展结构简约,只要整体意思表达清楚,无需全盘托出事件的来龙去脉;英语连接关系严谨,既注重句子外显的衔接,也注重语义的内聚性连贯“。原文中汉语用四个说“贯穿整个对话,简洁明了。而在刘士聪的英文译本中,他很巧妙且严谨地将四个说“翻译成四个不同的动词和词组,takethelead“,follow“,say“和conclude“。这几个动词的选用非常符合英文严谨的行文习惯,句中各动词的逻辑关系跃然纸上,彰显译者深厚的英文功底。倘若将这些词仅仅翻译成say“,不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会造成读者心理上的空白和否定,进而影响译文的审美效果。因此,对于这种原文中无空白,但由于源语和译入语两种语言结构及用法存在差异,需要在译文中增补语义,以规避潜在的译文空白。
例3原文:母亲说,……就辟来做花生园罢。“我们几姊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
划线部分译文:Atthatmybrother,sisterandIwerealldelightedandsoweretheyounghousemaids。
分析:原文中的小丫头“有两种意思:一是小女孩,二是婢女。翻译时,根据原文当时的语境应为婢女“。除此之外,该句主语较长,包括我们几姊弟还有几个小丫头,根据英文行文习惯,主语不可太长,译者刘士聪在译文中将该句拆为两句,原文主语分别放置在译文两句话中做主语,还采用了地道英文句式sobe+名词“表示也“,sisterandIwerealldelightedandsoweretheyounghousemaids“。此句翻译,不仅填补了原文中小丫头“所带来的语义不确定性,也规避了译文主语太长所导致的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否定。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文本的意义空白有两种,原文本身出现的意义空白和原文并无空白而在汉英转换中形成的意义空白。通过用接受美学理论分析刘士聪版落花生英译本,笔者发现,对于两种空白应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首先,针对原文意义空白,应进行合理填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阅历和知识积累,充分考虑因原文语境变动所造成的意义不确定,对原文中的意义空白做出合理的填补,使译文与原文在意义上保持一致,译入语读者与原语读者享有尽可能相同的阅读审美体验。其次,针对译文中新产生的意义空白,应采取策略进行规避。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性,汉语立足于读者悟性,整体的感悟,不像英语那样立足于逻辑分析和文法。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中英文语言差异,考虑由词语内涵。连接方式。语言结构转化产生的意义空白,即原文无空白而译文表述不当而造成的译文空白,实现汉英的完美转换。
接受美学视角下翻译中意义空白的具体化
接受美學视角下翻译中意义空白的具体化【2818字】: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7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