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东坡的人生美学
托尔斯泰曾说,人生是一项沉重的工作。但因为人生不愿也不满于沉重,于是方有了人们对于美的人生的追求。对于北宋的苏东坡而言,他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不单是由作品启示我们人生真相,还在他自己的人格与生活中表现了人生广大精微的义谛。“苏东坡的生命轨迹论文网其实是一条希望和失望往复。热切与凄冷交叠。轩冕荣华和踽踽独处轮番上演的曲径。种种人生的负重成为他认识社会人生的教材,并促使他探索生活的底蕴,咀嚼生命的甘美,修得了一种平和的心境,这种超越得失荣辱的修养,成为其日后面对坎坷人生道路的一大良方。在当代中国学界,提倡复苏克罗齐的诗性精神“,强调人类的创造性精神活动所带来的人性的展现。如此,我便尝试着从其诗性人格和诗性生存的角度重点把握苏东坡的人生美学。
一。苏东坡之诗性人格
(一)美之性格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作为一代文豪,苏东坡可谓是少年得志。中年落魄。老年狼狈。宦海风波实难预料,苏东坡的官场经历总是令敬慕他的后人一赞三叹。中国世俗社会的机制非常奇特,它一方面愿意播扬和轰传一位文化名人的声誉,利用他。榨取他。引诱他,另一方面从本质上却把他视为异类,迟早会排拒他。糟践他。毁坏他。事实上东坡自己也深谙此理,在贾谊论中他曾这样感叹: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在屡遭困厄的人生情境中,东坡也有心灰意冷的时候,他也曾怆然慨叹: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净过眼能须臾?“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湖?黄州中秋)当人生给予的失望远远大于个人最初所憧憬的希望时,怀疑与倦怠就随之萌生了。好在苏东坡是兼容儒释道三家于内心并因此而能适时调控自己的心态。在论修养帖寄子由中苏轼谈及了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胜算“的想法。
笔者有这样一种潜在的观感,受传统崇尚自由安宁生活态度的影响,被贬者往往是一步三回头,痛苦地哼着诗走在离京的路上。而苏东坡的从容沉静则是昭示着一个不羁的灵魂在失意后对自我的重新定位。落难之后,他的生命中开始灌注起一种比他笔下的诗句更加值得赞美和惊愕的诗性。
(二)美之德性
或许没有一个文人像苏东坡这样具有旺盛的人气,他不但活在诗词歌赋案几尺牍中,还活在一个个普通百姓的生活里。事实上世人喜爱东坡不但因为他的才情,亦是因他的道德。他的功绩。他生来就有一股道德的力量,一身正气与生俱来。苏东坡似乎不能算一个精敏出色的政客,这也是导致东坡屡遭祸事的主要原因。然而这种人性中最本位的率直恰恰符合读者的道德判断,使得他在读者心中更为不同。周国平说过:轻信与宽容,是崇高灵魂最容易犯的错误。“确实是这样,人之所以轻信,往往是因为以己度人,不相信人性会那样坏。
除开个人品性,苏东坡还是一个伟大的政客。一位有名的廉吏,只不过他的文名“太盛以至于盖过了他的政声。在四十年的为官生涯中,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乃至贬谪蛮荒,他都始终坚持了爱民亲民惠民这条主线,后人因此将东坡尊称为山中宰相“。
二。苏东坡之诗性生存
(一)自由的生命意志
诗意的前提是自由,自由不仅包括我靠什么生存,而且也包括我怎样生存,不仅包括我实现自由,而且也包括我在自由地实现自由。“人生对于一个人来说,首先不是深刻性,而是它的丰富性。诗性。处于困境中的苏东坡,处处体验着那种采菊东篱下“的农田生活,也处处收获着悠然见南山“的微妙幸福。东坡一生多次遭贬,漂泊不定。他欣赏生命中的每一刻光阴每一处风景,泛爱万物。在东坡眼中,人和物。人与自然之间没有任何隔阂,人类生命与自然万物的生命是融贯互通,相依相伴的。
在道德上,苏东坡的思想意识体现着某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本真状态;在处世方面,他又总能以一种自由的心灵对待生活中的一切烦恼与苦闷,让生活显现出它应有的和谐与平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98)林语堂先生认为东坡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确实是这样,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随遇而安,获得身心的快乐。
避暑录话中有一段提到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各随其人高下,谈谑放荡,不复为畛畦。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于是闻者无不绝倒,皆尽欢后去。或一日无客,则歉然若有疾。其家子弟尝为予言之如此也。“由此可见,苏东坡恰是在既定的图景中书写他的诗意人生,故而我们在苏东坡的诗文中常常能感受到一种沉浸于当前的适意的境界中的满足。
(二)倾心之爱
在人的一生中,除了性格。情操。生存方式的优美能为之增色,爱情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苏轼一生为情所重,也自多情宽厚。
苏东坡一生中的几个女子为他的人生平添若干色彩,苏东坡比第一任妻子王弗大三岁,可谓同龄知己相濡以沫。遗憾只陪伴苏东坡数年。苏东坡与王弗的感情本应该被烟火茶饭冲淡而缺乏浪漫气息的,但那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每每读之,必能轻叩笔者心扉。东坡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他。她跟随东坡辗转流离却甘之如饴。只是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东坡逝世,人到中年再失贤妻,东坡怆然涕下,他为王润之写的祭文中有这样一段: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期间的血泪真情让人感怀。王朝云,苏轼的红颜知己,苏东坡一生遇见的女人中,她似乎最能了解他。可惜这位知心爱人在惠州患瘟疫去世。对于朝云生死相从的重情,苏东坡虽不宣诸于言辞,却一直铭铭于心。文人的爱情总是比一般凡人的爱情更容易让人们铭记,这正是因为诗词的力量。张应杭先生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让艺术走进爱情“苏东坡追求无拘束,飘逸的性格,他婉娩的墨香将他的爱情带入一个更加融洽的情境,使百年后的读者也有机会体会他当初的那份颤抖的深情。
三。苏东坡人生美学的时代意义
中国古代人生美学是一种注重精神修养。身心和谐,强调人生体验和人生境界的美学。古代文人。美学家们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从来都是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生幸福的认识深刻地。水乳交融地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市场经济盛行的今天,我们的人生随之受到了来自物欲的冲击。苏东坡的人生美学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性人格的精华,无论是性格。情操还是家庭情感方面,他都具备了作为一代精神领袖应具备的丰盈的价值性。苏东坡提示后人:人必须落实找回自己的坐标:不是在社会里的排行。不是扮演的出众的角色。人云亦云的活在别人的影子里,而是要找准自己的选择。践行自己的选择;对于自己的事业。爱情。我们应当享受,因为享受是人生之美,我们也同样有权利负责,因为责任是所有灵魂必须的负荷。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来自内心而不是来自物质的增加,在温饱之后,我们可以为自己的人生铺陈最美好。最诗意的路途,因为在书写自己的人生时,对诗性生存的追求是人性中永不泯灭的一面,也是人性中至善至美的一面。
四。结语
我们应该怎样为人“。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应该怎样生活“等一系列标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急需求证的问题,好在还有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怀常伴左右。我们应永记苏东坡,在你觉得希望渺渺。人生困厄的时候咀嚼体味他的人生美学,这位永不背叛感觉“的性情中人一定会教你最好的处世态度,让你豁然开朗。我们应该感激他带给后世读者的那种,穿越千年万年的力量。
浅析苏东坡的人生美学
浅析苏东坡的人生美學【3128字】: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79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