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摄影自摄影传入中国以来一直都在中国摄影界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2画意摄影在当代中国的产生与发展
2。1画意摄影的出现
一提起摄影人们就会很自然的想起绘画,当摄影诞生之时,绘画就已经历经千年的发展走向成熟作为一门主要的艺术形式独具人心,至此,摄影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画家们一方面对于摄影可以其逼真、迅速的捕捉形象的能力而倍感无奈与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在竭力阻止摄影进入艺术的殿堂[1]。并且在很多人看来摄影只能作为一种技术即使是艺术也只是一种次等的艺术。虽然“摄影就是摄影!摄影不是绘画!”这种声音一直以来从未断过,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有许多的摄影师向绘画靠拢,“画意摄影”自此诞生并且盛极一时。
1857年雷兰德的《人生的两条路》诞生,以其模仿绘画的创作形式从而进入艺术珍品展览踏上了艺术的殿堂,标志着摄影与绘画和雕塑等分庭抗礼,为“画意摄影”打了一个漂亮的开头战被称为“画意摄影”的指导作。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摄影技术的迅速普及,19世纪70年代后,早期的画意摄影流派逐渐形成。此时的“画意摄影”是一种注重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而轻视题材本身,模仿绘画形式与绘画理念的摄影。其制作手法上强调直接的拍摄或采用特殊的工艺处理,从而达到画意效果。其内容上则为达到美得意境因而多为杜撰的,题材限制过大,形式比较单一,但镜头前所传达的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形象与信息,却常常以一种超现实的冲击力打动着每一位欣赏者,形成了一系列的摄影消费市场,广受许多摄影大师们的推崇[2]。19世纪末,画意摄影几乎主宰了整个摄影界的摄影沙龙和展览,却也日渐显示出了其落后和墨守成规,让一些大师开始对“画意摄影”的观点产生怀疑。此时的“画意摄影”已经走到了缺乏创意的极端,限制了那些具有个性的摄影家的发展,引起了摄影家对其的不满与反抗,迎来了其发展史上的一个矛盾爆发点。1889年,以英国摄影家彼得·亨利·埃默森的《自然主义摄影》一书为标志,自然主义摄影流派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展开了对矫揉造作的画意摄影的直接挑战[3]。19世纪中后期,此时西方“画意摄影”的发展方向与摄影家寻求独立表达摄影的意念正处于纠结时期,而摄影才刚传入中国不久。国人对于摄影术认知上的掉队,加之与中国传统视觉样式的摩擦,画意摄影与这块有着悠久文化背景的土地很快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论文网
2。2画意摄影在中国的发展与挑战
纵观摄影史,中西方“画意摄影”的命运总是惊奇的相似,都逃不掉模仿绘画、题材限制、墨守成规、脱离摄影本质等等评价。不同的是“画意摄影”在中国的发展路径是一种完全有别于西方的新模式,它与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紧密联系,中国所拥有着更为悠久的视觉文化底蕴完全融入了它的血脉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画意摄影”。
在鸦片战争的炮火声中摄影术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进入了中国,而国门打开后第一批出国求学的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将摄影术带了回来。只是由于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以及摄影师的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的限制,摄影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已,被很多的中国人当做一种匠艺而非等同于东方的绘画艺术。“洋务运动”时期,摄影的队伍逐渐壮大,出现了除照相馆摄影师之外的业余摄影爱好者。有识之士开始正视摄影,把它作为一种学问与新兴科技进行探讨。1910年,中国的风景制造者推广使“画意摄影”的萌芽期。20世纪20年代初,画意摄影作为西方的摄影风格与理念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所认知,且恰逢“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两种思潮的矛盾交织期:反殖民思潮的回落和借鉴西学之风的兴起;而反观国家内外交困的现状,以及基于对中国现实与未来的忧惧,深含中国传统文化情怀的知识分子,渴望通过借鉴这一新的艺术媒介来寻求内在精神的安放,并以此追求文化的自信和文人的优越感[4]。1919年北平摄影艺术协作会的成立象征了中国画意摄影的新生。从1926年光社成立为开端到1928年华社成立而引发了作为艺术的画意摄影在上海的鼎盛,此时有许多摄影家借鉴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形轻义”的美学观,光社、华社和黑白社等画意摄影研究团体纷纷涌现,诞生出一大批优秀的摄影家如陈万里、刘半农、郎静山、张印泉等等,其中有“南朗北张”之称的郎静山和张印泉甚至进入了世界影坛,画意摄影在中国出现了难能可贵的多元发展期。此时,由中国传统绘画在文化与艺术意义上的切合所兴起的画意摄影,可以说是拙劣但不乏其本真的艺术气质;此间诸君所憧憬的,是借此获得艺术和艺术家之名。而1931年由时局影响而发生了摄影转折,令画意摄影一度陷入窘境走出中国摄影的主流市场,一些有民族责任感的摄影家不再满足于“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艺术摄影而转变为融合画意元素“为人生而艺术”的摄影,特别是在经历了八年抗战洗礼之后,画意摄影并未像它在西方走过的路径那样,走向现代摄影的艺术之路,而是以极其巧妙和委婉的,又是彼此契合的方式,创制了一种新的摄影模式——这颗来自西方的种子,在中国长出了一株奇异的风景之树[5]。直到改革开放以来,“画意摄影”才又一次走进大众视野又一次成为中国摄影消费的主流。 画意摄影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孙郡的作品为例(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99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