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苏轼楷书风格分析(3)

时间:2023-12-27 22:54来源:毕业论文
1。2尚意书风的领袖 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评价苏轼的书法:其书法姿媚端庄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极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

1。2尚意书风的领袖

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评价苏轼的书法:“其书法姿媚端庄……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极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苏)为第一。”明代董其昌更是赏识东坡道:“全用正锋,是东坡公之兰亭也。” 

苏轼楷书用笔圆润遒劲,沉着厚重,结体趋方扁形,丰满而清俊,展现出一种雄浑伟岸的人格精神。但其成就最高的当属行书,点画坚实沉着,后期风格苍辣老练。以卧笔著腕来取妍美之态,笔偃仰但不拖沓,涩而能达,滞中有畅,节奏缓急相兼,采用雨夹雪式的章法,错落中透露着神采。

黄庭坚称戏其书法为“石压蛤蟆”,可见其书法字形较扁,结字宽松,用笔稍带有隶意,笔法多保留了二王法,但转折提按加强,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这是由于其书学大体是以李北海为基线而上述二王,追寻钟繇旧体。“东坡书法”风格的形成不仅是对前人的学习,也是同时代书家,同辈书家共同的影响,和苏轼自己的变通融合。

其代表作《黄州寒食帖》,与王羲之,颜真卿的行书尺牍一同列为天下最为杰出的行书。东坡在寒食时期,多年仕途的不如意涌上心头,愤懑沉郁的心情,在无意于佳乃佳的状态下,使自己风格发挥到淋漓尽致,字形欹侧纵横,章法跌宕,为宋尚意书风的典范。

2。苏轼书法的渊源

苏轼的自己独特的书体,世人称为“苏体”,自己的弟子黄庭坚探讨其师书风形成的过程时说到:“东坡少时规模徐会稽(徐浩),笔圆而姿媚有余。中年喜临写颜尚书(真卿)真行,造次为之,便欲穷本。晚乃喜李北海(邕)书,其毫劲多似之。” “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浩)。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公权)。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苏轼在学书阶段的整个师承,幼年时期以二王,徐浩的风格为入门,后到中年时期多取法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为一变,书风中融入李邕笔意。

宋书法理论家李之仪认为苏轼的手迹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在其笔下呈现不同的书法面貌来,这与苏轼转益多师是分不开的。

2。1早年取法魏晋文献综述

《春渚记闻》记载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之一)对于老师苏轼学书的一段话:“苏公少时,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卒之学成而已。乃知笔下变化,皆自端楷中来。”可见,苏轼早年的学书是以抄写经文为中介的,每抄一篇便换一体,要达到如此的能力,必须有大量的临帖基础。

苏轼早年是以规模二王与徐浩为基础的,从其早年的作品《徐十三帖》(图2)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二王一脉的痕迹。结字中,与其晚年的尺牍作品相比整体字形成长行,横式趋势相比较弱;用笔,师承王羲之一拓直下的用笔,转折处可见清晰的二王痕迹,用笔翻转时向上提笔。

黄山谷在《跋东坡书》说:“子瞻少时学《兰亭》,极遒媚。”另则题跋更为详细,却颇为费解:“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 ”

可见,苏轼在王羲之《兰亭序》上下过苦功。《兰亭序》在宋朝真迹已难以见其踪迹,只剩下了传世的众多摹本,当时用心于《兰亭》号为最执着者,无过于薛绍彭,世人也多以二王嫡传许之。郑孝胥跋《薛拓兰亭序》云“薛少保所临流传绝少,颇有钟元常风味”,可见宋人的对《兰亭》的学习多见于钟繇之笔意,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苏轼作品中所呈现的厚重了。 苏轼楷书风格分析(3):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9998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