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旧村改造、溪道疏通等契机增加小公园、街头绿地,提供居民就近散步、健身和休憩的场所。合理运用周围景观条件,以山水绿廊、滨溪绿带和公园构成游憩绿廊道。在部分节点规划滨水绿带,以软质景观为主。沿公路多使用 “防护绿带”,以密植乔木为主,起到安全防护、降低噪音的作用。利用其原有的交通优势,合理组织园内游道与城市交通主干道衔接,并切合时宜地建设集散场地,使得园区在日常游玩,举行集会均能发挥其正常作用,也利于周围商业区域人群的分流疏散。
(3) 如何将本地文化融入其中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其中极负盛名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的灵山圣墓、千年古刹开元寺及东西塔、记载古代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九日山祈风崖刻、广受台胞和海外侨胞信众膜拜的天后宫妈祖、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与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阳桥、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以及与惠东民俗、海滨风光、石雕艺术融为一体的崇武古城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除此之外,泉州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蜚声海内外的有:晋唐士乐余韵南音、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和中国一绝“提线木偶”。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伊斯兰教、印度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犹太教、佛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留下大量遗迹,使泉州成为多元文化融洽交汇、和谐共处、互促共荣的载体,因此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建筑方面泉州也有很多重要的贡献,古大厝,骑楼保存至今,风格独特。最后,因为华侨文化的影响,海商文化,和合文化均在泉州文化风俗的各个方面留下了烙印。由此,为了将本案赋予乡土文化风俗的灵魂,需要总结积累本地惯用且具有一定民俗寓意的植物种类以及可能存在的民族栽植方式,加以提炼和改造,以现代的方式糅合入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当中,以达到勾起游人家乡归宿感共鸣的效果。使得公园不仅在身体上提供给了公众一个游憩的空间,更是公众心灵的归属地。
3 基地现状分析
3.1 基地现状物质空间环境分析
基地位于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在临港产业区内,是以高新技术优化升级的既有产业、临港物流产业为主的功能区,同时属于惠南产业组团,其城市职能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示范中心,是泉州市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崎湖生态公园占地面积40.4公顷,背面靠近城市东西主干道、西面靠城市南北主干道、南面靠近惠纬一路、东经二路南北贯穿整个场地。
3.2 自然条件分析
3.2.1 地理地质条件
地理:泉州依山面海, 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其中陆域面积11014.78平方公里(包括金门岛),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9.08%;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 规划区内地势平坦,大部分用地海拔处于0-5m之间,坡度不大于百分之五,大大减少了工程的挖、填方量。 百崎湖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3):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