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筑结构设计
为符合功能需求,建筑内部的柱距跨度较大,为使空间更加灵活,柱距可有适当变化,根据结构安排空间的划分,有助于更好的空间设计。
5.建筑材料、构造与细部设计
为了满足功能的需要,从材料、色彩、体量、比例、等方面进行统一。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符合当今社会绿色建筑的主题。
6.建筑系统性设计
无障碍设计和展示区域的声、光、电等设备系统等需要结合建筑功能空间进行系统处理。
7.其他特殊性及专项设计
在场地规划和建筑设计考虑运用生态建筑原理和技术,如建筑物中的环保遮阳设施、被动式太阳能设施、建筑节能等。单体设计过程中运用绿色建筑设计原理,并且通过研究能源配置,综合考虑建筑单体的设计,对建筑单体进行有节能要求的单项设计。
四、总体布局
从总体建筑环境、文脉和基地景观出发,对基地利用、建筑布局和形态组合进行分析。依据最大限度保护现有景观环境、最大程度地建设博物馆空间、最大幅度地体现建筑“适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通过比较分析,规划新建筑为集中型布局。建筑形态上进行了架空的处理。与环境有机协调,与周边道路衔接顺畅,适应地方气候,造型富有创意,空间丰富、立意新颖。建筑设计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建筑造型与空间构成上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整体上形成兼具地域化和多样化风格的建筑群。引入绿色建筑理念,合理采用各项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营造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
西侧道路希夷大道上中间的位置与南侧规划道路上设置车行道路和出入口,尽量做到车行交通便捷不交叉。博物馆大门入口后人行道设置步行道路和功能各异的小场地。做到人车分流,流线清晰合理。互不干扰。
东侧的美术馆建设与博物馆相呼应,形成博览空间,中间轴线初设置景观大道,与周围建筑广场,绿地融合,建立起体量、空间和形态上的对比与联系,实现了总体上的协调共生。
五、景观营造
基地北侧的景观湖与大片绿地,风景优美。为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进行融合,基地北侧留下有大量的空地以形成丰富的城市空间,为景观增色,有机自然的布置各种绿化,草地及隔墙,建筑交通盒等空间,形成充满生机活力,具有亲切宜人尺度,亲切感,层次与韵。局部的雕塑,小品等点缀期间,为博物馆营造出雅致宜人的景观环境。
优尔、功能空间
亳州市博物馆满足展览,教育,交流,研究及办公、业务技术所需,各层功能空间如下:
地下一层提供约16000平方米的人防地下室(平战结合,平时可作为地下车库使用)与部分设备用房。
一层主要为藏品库,展品加工修复区及学术交流区等空间,以及报告厅与次门厅的设置。
二层为主入口空间,结合巨大的城市空间的屋顶平台,设有公共门厅,餐饮休息及部分展厅空间。
三层为主要陈列空间,若干展厅进行串联式连接,并设有局部庭院,空中连廊,屋顶花园等空间。
四层仍为主要陈列空间,与三层展厅进行竖向联系,并设有部分可上人屋顶平台,供游客游玩欣赏等。 亳州市博物馆方案设计说明(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3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