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追根溯源景观园林修复改造

时间:2020-09-11 15:33来源:毕业论文
纵棹园背景介绍纵棹园位于宝应县城中心叶挺路和安宜路的交汇处,本是清代康熙进士乔莱的私家园林,以荷景著称。明代以前此地为一片汪塘,南通宋泾河,北达松冈。明代中期,宝

目录

1背景分析3

1.1中国宝应背景概述3

1.2纵棹园背景介绍.3

1.3设计目标3

2宝应纵棹园复原改造方案概括..3

2.1规划思路..3

2.2规划依据..4

2.3规划原则..5

3主要景观设计6

3.1荷花池7

3.2梅花岛8

3.3休息区8

3.4八角亭9

3.5墨池.9

3.6小桥流水10

3.7假山石.10

总结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55891

1 背景分析1.1 中国宝应背景概述宝应处于江苏省的中部,夹于江淮之间,京杭运河的纵贯南北,是扬州市的“北大门”。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丰沛,适宜动植物繁衍生长,是著名的荷藕之乡。
1.2 纵棹园背景介绍纵棹园位于宝应县城中心叶挺路和安宜路的交汇处,本是清代康熙进士乔莱的私家园林,以荷景著称。明代以前此地为一片汪塘,南通宋泾河,北达松冈。明代中期,宝应望族胡氏于此建了画川别墅,明末荒废。清康熙二十七年,乔莱于此旧址上构筑了纵棹园。此园积土为山,植树为林,小中见大,颇多野逸之趣。亭台楼阁,景点甚多,曾吸引了不少学者名流咏诗作赋。是文人墨客临波泛舟、修身养性的最佳去处。
1.3 设计目标1.3.1 找准主题、规划目标我们设计中关注的问题包括修复建筑、增加道路、恢复生态环境。构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公园,呈现宝应这座城市具有江南秀美文化的一面。1.3.2 公园整体设计的目标保留原有古建筑文物,在不破坏建筑的基础上增加现代材料建设;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增加植物种类,使整个公园植被丰富不单一;丰富游园道路形式,增加坡面小径等道路,使游园交通多变;推广休闲和娱乐用途,增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①2 宝应纵棹园复原改造方案概括
2.1 规划思路
2.1.1 现状分析纵棹园占地68 亩,以荷景著名。但因翻修年数已久,大部分园建材料面貌衰败,略显破旧;道路年久失修,显得破旧且铺装较单一;绿化由于缺乏更新、养护,所以形态杂乱; 纵棹园内的植物景观具有一定规模,有些景点如荷花池在当地有一定名气,但进入园中,给人整体印象不强,杂乱无章,呈现无序状态,早期规划的植被,虽已成林,但景象不够。纵棹园的美渐渐被人遗忘;纵棹园处于两条商业界的交汇处,所以荒废的纵棹园显得与喧闹的街道格格不入;园内整体和其他公园相比现有景观缺少特色;现场地形平坦,视觉单调,缺少景点和空地。
2.1.2 主题确定打破公园与城市的阻隔,让城市在公园中,公园融于市民中;打破历史文化与时尚文化的阻隔,寻求历史与现实空间转换和互融性;打破古韵与现代的阻隔,探求古韵与现代之间的景观联系。在纵棹园这块有限的范围内,利用改造或添置景观,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环境。在营造空间环境时,突出天人合一,融于自然、顺应自然的设计思想。通过一段时间对宝应地理背景的考察了解,和对纵棹园历史文化的实地分析,最终我们小组确定了以“追根溯源”为主题,顾名思义,就是将纵棹园厚重的历史神韵与宝应现代化的发展相结合,根据我们的设计理念和目标,结合国内场地特征、植被基础,结合景点,分出不同的景观主题,构建完整的景观体系。向市民展现出一个古代文明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新园林。
2.1.3 改造内容根据文言文内容复原相关景点,对入口场地铺装绿化档次进行提升;取消原绿化带,增加地形变化,规划现有植被,增加新植被,丰富植物种类,突出场地景观的违和感及通透感,通过水景与绿地的连接加强轴线效果;增加公园内部交通,使其多变性,增强人性化步行道,使公园整体更具有亲切感与舒适感。2.2 规划依据在确定了主题之后,欲根据潘耒的文言文《纵棹园记》②中对最初这个园林的相貌记载进行环境复原。文言文中写到: “水之潴者因以为陂,流者因以为渠,平者为潭,曲者为涧,激而奔者为泉,淳而演迤者为塘、为沼” ,如文言文中的表述可见,纵棹园是一座细致、生动的江南园林。在复原的基础上欲采用以新材表达旧物的方式,进行创新改造,旨在设计出一个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园林。 追根溯源景观园林修复改造: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6025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