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介绍纵棹园背景介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介绍:纵棹园所处地宝应的背景和纵棹园历史。以此作为一个大环境背景来分析,以便接下来的植物配置设计更好的与当地地域以及其历史相结合。
目 录56502
1. 背景介绍 3
1.1 中国宝应背景简介 3
1.2 纵棹园历史背景 3
2. 条件分析 3
2.1 地理气候条件分析 4
2.2 纵棹园植物配置历史材料分析 4
3. 纵棹园植物配置设计方案概述 4
3.1 设计思路 4
3.1.2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分析 5
3.1.3方案的确定 5
3.2 设计方法与内容 6
3.2.1收集资料 6
3.2.2初步草图规划 6
3.2.3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结合 6
3.2.4主题原则。 7
4.创新与不足 8
结 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1.1 中国宝应背景简介
宝应是江苏省辖县,位于江苏省扬州,在江苏省中部,江淮之间,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是扬州市的 “北大门”。总面积一千四百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90万人。宝应河流众多,土壤肥沃,自然资源很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足,是闻名遐迩的荷藕之乡。
1.2 纵棹园历史背景
纵棹园位于扬州宝应县城中心叶挺路和安宜路的交汇处,占地面积68亩,三面环水,明代以前是一片水塘,向南通往宋泾河,向北连接松冈。
清康熙年间,翰林院侍读乔莱对污浊的仕途失去了信心,辞官回乡后修建了私家园林,取名为纵棹园。园中积土成山,草木林立,小中有大,极富趣性。园中亭台楼阁,景点繁多,吸引了很多学者名流来此吟诗作赋。百年之后,乔氏中落,纵棹园改建为画川书院,成为当时宝应的最高学府。清末民初又改为安宜学堂、民众教育馆,后被日军占领,园林遭到一定程度上的毁坏。解放后,园林由当地政府修缮复原,改名为宝应县人民公园,直到1982年恢复原名—纵棹园.
2. 条件分析
条件分析这一块,我从地理气候和纵棹园植物配置历史材料两个方面来分析。分析当地气候是为了做植物配置设计时更好的与当地实际地理气候环境相结合,分析相关的植物配置设计历史材料,是尊重其历史文化,并在设计中以此为设计灵感的基础来源。
2.1 地理气候条件分析
宝应县地处长三角和里下河地区,属于黄淮冲击平原,以京杭运河为界线,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高东低;沿运河两岸高亢,东西边缘低洼;运河东南北两侧略高,中间偏低。境内多数地区海拔在两米左右,属里下河江苏浅洼平原区。宝应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呈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征。境内河湖密布,水生物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螃蟹、龟鳖珍珠,是全国水产品生产重点县,鲜藕产量和出口量名列前茅。
2.2 纵棹园植物配置历史材料分析
清朝潘耒的《纵棹园记》中写道“池中植莲藕十余亩,芙蓉射干,罗生水际。 反土为山,山上下杂莳松栝桐柳,梅多至二百余本,桂百本,桃李无数”。就是说纵棹园三面环水,水中种植十多亩的莲花,草地林缘种植射干,以土堆积的小土坡上错杂的种植着松树、桐树和柳树,种植的梅花多到有二百多棵,桂花树也有上百棵,桃树李树更是数量繁多。由此材料可以看出荷花、松柏、桐柳、桂花、桃花以及李树是原有园林的基本植物。虽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遭遇一些列毁坏与修缮,但在植物配置设计这一块依旧把文中提到的荷花、松树、桐树梅花等作为植物配置设计的最基本设计元素。并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原先纵棹园的植物配置设计具有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这些都是我后续具体设计的考虑要素,也是对大的“追根溯源”主题的强烈呼应。 追根溯源纵棹园修复改造植物配置设计: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6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