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郑板桥生平及时代背景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五年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主要在山东,曾先后任范县、潍县县令,后被撤职罢官,回到家乡扬州,以卖画为生。他与当时聚居扬州的另七位画家一起,并称“扬州八怪”。
当时的扬州,由于地处江淮要冲,南北枢纽,交通便利,各地富商纷纷云集扬州,使扬州成为当时富足兴旺的商业城市,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富商为代表的市民阶层。这些富商竞尚奢丽,当时盛行“贾而好儒”、“亦儒亦贾”、“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等风气,为追求“儒商”之名,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附庸风雅,他们广泛结交文化名人,大量收藏名人书画。形成了当时扬州繁荣的书画市场。
扬州新兴市民阶级对绘画的需求十分普遍,他们眼界开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寻求刺激,崇尚新奇的审美趣需要。对那些靠卖画为生的画家来说,不得不考虑买方的需求。为了迎合商人市民阶层的的审美趣,导致了他们书画创作的商品化和世俗化审美取向,“扬州八怪”正是这些画家的代表。而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1.2 郑板桥艺术成就简介
郑板桥的书画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就,更以诗书画闻名。被称为“诗书画三绝”。郑板桥积极向古人学习,并在继承古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最为人称道的“板桥体”,自称为“六分半书”。—— 写竹、撇兰之法引入书法创作,以隶书为主,将篆、楷、行、草融为一体。他的书法打破了传统形式, 把多种书体之间以及书体与绘画之间进行融汇贯通。这种字体体现出了郑板桥自己的独特风格面貌,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其章法布局冲破常轨,不分行距,点画字形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方方圆圆、疏疏密密、浓浓淡淡,随意挥洒,一任自然。世人称之为“乱石铺街”。他将绘画的笔意、笔法用于书法中,使书法更加的灵活多变,富于创意。
郑板桥的兰竹之作,驰誉中外,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他所作之竹,最为人所称道。板桥喜欢画竹,亦擅长画竹,其法不受前人束缚,另辟蹊径,取法自然。并提出“胸无成竹”创作美学主张。所画之竹风姿露叶、生气盎然,多有天然之趣。在“竹派”画史上独树一帜。并且将书法的笔法融入绘画, 线条精炼挺拔, 极富弹性。
他不仅以画法融入书法,也将书法融入画法。在对前人的古法继承上,郑板桥认为要敢于创新,以表达自身的情和特点,做到变古则今,独具一格。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说过:“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其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2. 相互交融的郑板桥书画
郑板桥笔下的书和画结合的极为巧妙。他在《题画》中曰:“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比寻常翰墨间,萧疏各有凌云志。” 由此可看出,他从黄庭坚的书法和苏轼的绘画中体会到了书法和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他还说过,“以画之关纽入于书,又以书之关纽入于画”,板桥正是在这样长期的学习、创新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浅谈郑板桥书画的特征及其影响(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6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