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是我国近代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诗书画印四者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共同形成了一利,气势磅礴、境界恢宏、内涵丰富的整体艺术风格。书法是吴昌硕整体艺术的根本,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吴昌硕的楷书在钟繇的基础上又吸取了黄山谷与北碑及唐人写经笔法,用笔方圆兼备,呈现出古拙随意、刚劲婀娜的艺术风貌;吴昌硕的行草书早期受帖学影响,笔致精美,风格清秀,四十岁左右逐渐掺入篆书笔意,朴茂雄健,一变先前的清秀精美,七八十岁以后则篆、隶、楷、行、草各种笔法熔于一炉,雄浑苍劲、恣肆老优尔;吴昌硕的隶书脱胎于汉碑,用笔又参以篆籀笔意,化方折为圆转,结体化扁为长,章法上因字取势,随势而安,不拘行列之规矩,用墨尤有趣,变化多端;吴昌硕的大篆(以石鼓鼓文为主)四十岁左右初具形似,五十六七岁渐离原刻,六十岁左右形成自家风貌,七八十岁时更为恣肆烂漫,境界超轶。吴昌硕的书学观念中有注重气势,以气取胜,重视传统,力追古拙的审美倾向,在学习方法上,他借鉴今人,广参博涉,锐意创新,超越自我—这也是其风格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吴昌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奇峰,他真草隶篆各体皆能,熔碑学、帖学于一炉,他的雄强书风直追三代、秦汉,是对宋元以来精巧、阴柔审美风格的有力反叛。吴昌硕的艺术思想、艺术道路对于我们今天的书法创作、研究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 <<石鼓文>>的艺术特色
1.1 线条
“莺翔凤蠢众仙下, 珊瑚碧树交杖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 古鼎跃水龙腾梭。”( 韩愈) 自唐至明, 一首首《石鼓歌》不停地向我们讲述着石鼓刻字的线条取向与同时期铸造或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的美学追求的差异, 似乎在告诉我们, 石刻文字的坚实与凝重、朴茂与浑古是我们学习石鼓文不容忽视的审美追求。
从书法特点来看, 《石鼓文》的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到象形图画的痕迹, 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系统, 其魅力完全体现在按照一定法则书写的自然流畅的效果之中。金文由于其铸造性, 笔画多呈现为楔昆属属囿黔稽, 即笔画中断较鼓, 起止及转折处则常常变得尖锐有“ 画成其” 的描绘性质, 比较强调线条的物象形态, 而忽视了其运动的速度。如图1, 是《石鼓文》( 中) 与大篆( 左)秦小篆( 右) 的对照。而石鼓文虽是刻在坚硬的花岗岩上,化中强化它的书写性。点画起止圆润饱满但刻工较好地保留了书写的特点.如图2,在线条形式的秩序, 转折处也是圆转流畅, 线条坚形物奏劲如铁, 虽瘦而雄厚无敌。这种书写性的弘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学习《石鼓文》, 应先解决线条。吴昌硕学石鼓步书坛、
高出其他清人的地方正在于此。石鼓用笔必须稳健果断, 尽量使笔锋在运行中保持中锋状态, 适当加进一部分绞转笔法, 产生强烈摩擦, 造成边缘不整齐, 出现苍茫感和金石气。《石鼓文》表现的正是金石气息、古茂气息、雄秀气息和弹性美, 是一种韧性和力感的抒发。可见, 写《石鼓文》的基本笔法是短促裹锋逆起、中锋拉动运行、收笔送到回弹。
1.2 结构
《石鼓文》的字形以方正平稳为主要特征, 尽管在结构上还残留有一些西周金文的遗绪, 但体势上已经与金文截然不同。《石鼓文》中的相同字其字形的方形样式和笔画的匀称工整, 实为后来秦小篆的滥筋。《石鼓文》的结体努力 《石鼓文》的艺术特色及对吴昌硕的书法影响(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6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