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禅宗中国化的历程中,至北宋时,禅宗已经转变成了一种儒、释、道三家相互渗透融和后的产物,已经完全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佛教。与其说北宋禅宗是宗教,不如说它是属于哲学范畴。而修禅问道更是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们提高自我精神境界和求取在仕途上不顺后,心理方面得以平衡和安慰的一种方式。因而北宋禅悦之风的盛行,对黄庭坚的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没有真正去了解、理解禅宗,也就不能真正去理解黄庭坚的书法艺术。
2.2 黄庭坚艺术传略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等,洪州分宁县人。他的出生,正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 ]的那一年。
早年,黄庭坚除了接受儒家正统的学习外,还研读《庄子》、与禅宗接触。很早他就与慧南结识,受到禅宗黄龙派慧南思想的影响,因而他追求的人生是集儒、释、道三家互相融合后的升华。
其后黄庭坚更在服丧期间,与禅宗黄龙派高僧交往频繁,更是一度住进黄龙寺中,进一步接受禅宗思想的洗礼,从而触发了他艺术方面的灵感——“绍圣甲戌,在黄龙山中,忽得草书三昧。”[ ]
绍圣元年,局势大变,元祐旧臣相继逐贬,这也成为黄庭坚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此时的黄庭坚致力于将儒家的道德和佛家的随缘相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既坚持了准则,又超脱了思想的人生哲理;故而,黄庭坚虽身受磨难,但却能处之淡然。在此同时,一方面他又将禅宗作为应对人生逆境、挫折的方法;另一方面他对于儒家,依然恪守准则,明辨是非;在这样情况下他势必会与现实社会发生冲突。因而,处俗则不俗,入世则超然的境界一直是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
3 黄庭坚草书艺术方面的艺术成就
在黄庭坚流传的作品中,他的行、草书作品所占比例为最高。同时,因为楷书的发展在唐代已然是个极致,后世很难超过。因而,“宋四家”中都很少有楷书作品流传于世,转而,他们都专攻于行、草方面的研究,更使得北宋迎来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二个行、草书的高峰期,在继魏晋之后。
3.1 黄庭坚草书中“禅”的体现文献综述
从黄庭坚传世作品中来看,无论是他的楷书还是行书、草书,都或多或少有着禅意的流露。因此,这些都可称之为“禅书”。而在他的各类作品当中,又以草书所表现的禅意最为浓烈,成就也是最高,更是历代禅书的最高典范。因而,我将对他的草书作品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所谓“禅意”,我认为是禅的风骨和禅的意境。在佛教中,禅宗是最为特别的一派,他们认为一切众生都具有禅性,禅就存在于自己心中,而成佛的关键也在于 “禅意”,而不在于清规戒律方面。禅更是智慧,它是自然的规律,是宇宙的真谛,我觉得它更是人内在生命的本源,是我们对社会事物本质的感悟和把握。因而,我认为黄庭坚所写的作品中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北宋的禅宗,随着文人士大夫的大量介入和改变,一方面禅宗完全演变成了儒、释、道三家相互渗透于一体的新产物,另一方面禅宗也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们所推崇的一种修心、养性之道;甚至直接可以说成当时的禅宗就是一种人生游戏。这股禅宗思潮对黄庭坚的影响我觉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在黄庭坚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禅”,也就相对的弱化了宗教方面对人的影响,基本上只剩下了禅的核心哲学—智慧和机趣。 浅析“禅”对黄庭坚草书艺术的影响(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6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