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董其昌淡说对王文治书风形成的作用(2)

时间:2021-12-23 11:18来源:毕业论文
淡说是董其昌提出的,他主张的平淡并不是寡而无味之淡,平淡又与任其自然的书写状态是一致的,蕴含着深远的意境。他比较欣赏颜真卿的行书,在《容

“淡说”是董其昌提出的,他主张的“平淡”并不是寡而无味之“淡”,平淡”又与任其自然的书写状态是一致的,蕴含着深远的意境。他比较欣赏颜真卿的行书,在《容台集·论书》中说:“鲁公行书,在唐贤中独脱去习气,盖欧、虞、褚、薛皆有门庭,平淡天真,颜行第一。” 这就提供了一个关于“平淡”的实例:颜真卿的行书。主要因素是脱去习气与他人门庭。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平淡是娴熟老练(“老”、“熟”者)、朴素自然(非“神采璀璨”者)、自成一家(脱去“习气”与“他人门庭”者)的书写,它能看出人的本性(“天骨”者)来,就如同颜真卿的行书那样。不仅在颜真卿的行书中看到了平淡天真之气,董其昌也认为张旭和怀素的字平淡天真,他们的作品表现的虽然人目为狂,但他们的创作自然流露了心性,所以毫无造作之感。

由于禅宗思想对董其昌的影响很大,他的艺术思想多得自庄子和禅宗哲学,董其昌“淡”的美学观的思想基础是禅学。庄子哲学以虚静恬淡为本,提倡淡泊的人生态度,而禅宗追求清明澄澈的精神境界,实际上这是以退为进之人生境界,被董其昌一并继承。

董其昌自己所指的“平淡”是与“巧媚”相互对立的,自然无为的状态,不是每天没日没夜练习就可以达到的,是天生而不是后天人力所致。他认为,对“平淡”气韵的把握在于“自然天成”,这种内在的灵感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谁都能有的。所以他认为:论文网

“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捩,大抵传与不传,在淡与不淡耳。极才人之致,可以无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可强入。萧氏《文选》正与淡相反,故曰“六朝之靡”,又曰“八代之衰”。韩柳以前,此秘未睹。苏子瞻曰:“笔势峥嵘,辞采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犹未得十分,谓若可学而能耳。《画史》云:“若其气韵必在,生知可为笃论。” 

所以,董其昌的“淡说”一方面是心性的平淡率真,另一方面是禅学的淡泊名利,最后一方面是强调“淡”是天骨带来,不是完全可以凭学可以得来的。

2淡说与王文治书学思想的形成

2。1个人生平

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江苏镇江人。生于清雍正八年,乾隆二十五年考取探花,被赐官翰林院侍读,同时担任云南临安知府,暮年时归依佛门,不复出仕,告老还乡。擅长鉴赏,诗文等,尤其擅长书法。王文治与梁同书﹑刘墉﹑翁方纲并称为清四家。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对他的评价为 “以书法妙天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文治的书法造诣是极高的。王文治书法取法二王,后学米芾和董其昌,兼学张即之。他的书法继承笪重光、董其昌的风格,行笔流美迅疾,骨气俊秀,结体清迈纤瘦,笔墨的疏淡是他的特点,格调与刘墉风格截然相反,因此刘王二人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王文治是清中期帖派主要的代表书家,从他传世作品来看,墨韵轻淡,点划柔润,结字空灵,章法疏朗,风格已经基本和董其昌成为一派。同时,王文治的作品大多数以题跋的形式流传于世的,其中包括他的书学思想,这一点也与董其昌基本相似。当时他负有盛名,求书者络绎不绝,中年以后,倾心于禅学,自言曰“吾诗与书皆禅理也”。著有《快雨堂题跋》、《梦楼诗集》等作品。 董其昌淡说对王文治书风形成的作用(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8702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