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民国旧址景观改造灯光设计(5)

时间:2017-06-11 20:50来源:毕业论文
1.4.3发展的需要 城市夜景照明建设在我国发展较晚。改革开放前只有少数重大工程,照明形式也仅仅是用简单的白炽灯进行轮廓勾勒或用霓虹灯稍作装饰。


1.4.3发展的需要
城市夜景照明建设在我国发展较晚。改革开放前只有少数重大工程,照明形式也仅仅是用简单的白炽灯进行轮廓勾勒或用霓虹灯稍作装饰。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首先展开了夜间灯光景观的改造和建设,尤其是1990年上海南京东路的灯光景观工程的启动标示着我国城市夜景开发意识的觉醒(如图1-2-3-1);1995年后我国的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及大城市也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灯光景观的建设工程,如2009年评选的上海十佳夜景(如图1-2-3-2)。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发城市夜晚景观的重要性,并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图1-2-3-1  1990年上海南京东路         图1-2-3-2  2009年评选的上海十佳夜景
2 景观照明设计存在的问题
灯光照明不仅具有使白天得以延长进而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娱乐和休息的基本功能,而且具有创造让人愉悦、增强美感理想环境的装饰功能。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灯光设计者将照明效果融入其整体设计中,致使照明设计已由居室内的设计发展到现在的景观设计。照明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对延长人们户外活动时间,增强城市活力,减少阴暗消极场所,提高城市安全防范工作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灯光变换与夜色朦胧的有机结合,又有助于增强植物配置、景点和建筑物的艺术感染力,营造怡人的氛围,进而使园林呈现出与白天迥然不同的景观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园林照明设计行业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不仅缺少系统的园林照明技术规范,而且缺少大批专业的照明设计人员,使得照明设计缺乏详尽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审美标准。另外,绝大多数园林照明工程是由园林设计师和建筑照明工程师来负责的,缺少专业性、技术性,进而难以实现夜景的预期效果,也影响了照明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2.1亮度失衡
城市夜间照明的功能性目的就是让城市在夜间亮起来,但由于灯光景观的盲目性攀比——试为“城市越亮越现代”的观念造成了城市亮度过高与失控。亮度失衡易引起视觉的心理问题和能源浪费。过高的亮度破坏了视觉适应的平衡,导致视觉中心和亮度层次的缺失,达不到景观的审美需求,同时造成光污染和浪费能源。
2.2缺乏特色与个性
我国许多城市灯光夜景观的发展处于夜景建设的第二阶段。的确,“亮起来”、“美起来”了,但还未达到第三阶段的特色化和个性化建设.有些城市的夜景灯光花花绿绿、缺少层次和自身的特点。灯光景观表现的对象载体是城市景观元素,及灯光自身的魅力。设计应把如何完美表现城市的夜景特色放在第一位,深入分析,研究当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风光特色。精选最有价值的景观进行灯光设计,避免盲目的模仿抄袭和照搬照用。
2.3光色彩的滥用
彩色光在景观照明中的应用问题,必须持慎重态度。原因有二,一是彩色光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能够激发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二是涉及的技术问题和影响因素较多,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降低甚至破坏城市景观效果,歪曲城市形象。目前我国不少景观照明工程中已大量使用了彩色光,而且缺乏规划与设计,景观效果较为混乱。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的景观照明,与城市的风格、功能环境特征很不协调。
2.4光污染的问题
随着城市景观夜间“亮化”的迅速发展,商业街的霓虹灯、灯箱广告和灯光标志越来越多,城市夜间的亮度不断提高,并通过窗户把室内照得通亮。打乱了人的正常生物节律,干扰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另外,成排的路灯和沿途灯光广告及各种灯光标志,也会给驱车行驶的司机带来一定程度的紧张感。过多的光亮溢射到夜晚的天空,还会给原本漆黑的城市夜空罩上一层厚厚的“光雾”。形成强烈的光污染,影响鸟类的感知系统,无法识别夜间飞行的方向。总之,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且存在继续扩大的趋势。 民国旧址景观改造灯光设计(5):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905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