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多孔纺丝载药纤维的制备及其药物释放性能的研究(2)

时间:2018-05-07 22:47来源:毕业论文
2.4.4 药物释放行为的研究 19 (1)牛血清白蛋白(BSA)标准曲线的绘制 20 (2)聚乳酸PLA电纺膜释药行为 21 (3)不同电纺形式对释药性能的影响 22 (4)不


2.4.4 药物释放行为的研究    19
(1)牛血清白蛋白(BSA)标准曲线的绘制    20
(2)聚乳酸PLA电纺膜释药行为    21
(3)不同电纺形式对释药性能的影响    22
(4)不同聚合物浓度的影响    22
(5)内水相中PEG的影响    22
(6)不同电纺形式的降解行为    22
4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1绪论
1.1治疗皮肤损伤的天然药物研究进展
皮肤创伤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擦伤、烫伤、割伤或压伤等。最轻度的创伤仅限于皮肤表皮层。稍重者有皮肤和皮下组织断裂,并出现伤口;严重的创伤可有肌肉、肌腱、神经的断裂等。皮肤创伤往往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通常皮肤轻度或者中度创伤往往采用一般处理方法,如贴创口贴、涂烫伤膏或红药水,紫药水等。但有时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化脓发炎,甚至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壳聚糖的应用在近20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甲壳质(chitin) 又称壳多糖,是2-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多聚体。而壳聚糖(chitonsan) 是甲壳质最重要的衍生物,是甲壳质脱乙酰度达到70% 以上的产物,可溶于无机酸和有机酸。甲壳质广泛存在于虾、蟹、虫等的甲壳中,资源十分丰富,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便宜。由于其结构类似纤文素,且有氨基多糖的特点,目前国内外除在化工、纺织、印染、造纸、涂料、食品、化妆品、污水处理等方面已广泛应用甲壳质和壳聚糖外,在医药方面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应用,由于甲壳质和壳聚糖来自生物,具有无毒、无抗原性、有生物相容性,可被人体吸收等特性,在医药方面的用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现将壳聚糖在治疗外伤的进展做一综述。
(1)    止血功能
止血是皮肤外伤急救的重要环节。失血过多可导致昏迷、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外伤止血剂是每个国家必备的药物。各国学者也都在关注壳聚糖的止血功能。已有研究证实甲壳质和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止血功能。Malette等[2]在研究壳聚糖止血功效的实验中,用1ml 正常人血,不加抗凝剂,10min 形成血液凝块;分别加入2mg/ml 的壳聚糖醋酸溶液1、0.8 、0.6ml, 凝血时间分别小于2、3.5 、4min, 证实壳聚糖确有止血功效。杨健等[3]报道,壳聚糖的止血机理与其它止血剂有一定差异,壳聚糖的止血作用是因壳聚糖能使红细胞表面与其发生交联而使红细胞产生黏附;或者是壳聚糖在血液中发生某种再聚合反应,形成立体网状结构,捕获红细胞而使其聚集[4]达到止血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用壳聚糖已成功研制了止血敷料、止血海绵(如止血愈合海绵)[5]。在外伤止血中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2)    具有生物相容性
陈碧琼等[6]报道,甲壳质和壳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兼有高等动物组织中胶原质和高等植物组织中纤文素两者的生物功能,对动、植物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生物体的亲和性能体现在细胞水平上,产生抗原的可能性很小。姚全胜等[7]做了皮下埋植吸收试验:取SD大鼠20 只,分成壳聚糖组和伊特安(壳聚糖海绵) 组,壳聚糖组:取壳聚糖用0.25% 冰醋酸溶解配制成混悬液,按600mg/kg 于大鼠腿上端的一侧皮肤内注入,间隔15d 于另一侧注入等剂量药液,于最后一次注入壳聚糖2周后处死大鼠,分别取注入壳聚糖部位的皮肤进行组织切片观察。伊特安组:将大鼠用乙醚麻醉,用消毒器械轻轻挑开皮肤,按30cm2/kg(600mg/kg) 的海绵片直接埋植于皮下,埋植的皮肤部位与时间同壳聚糖组。镜下观察皮下注入壳聚糖2 周,发现壳聚糖被皮下组织缓慢吸收,壳聚糖被纤文组织包裹;埋植伊特安海绵2 周后,皮下仍能见到埋植物,小部分吸收。注入壳聚糖4 周后,壳聚糖被完全吸收,与皮下组织融合,皮下能见异物吞噬细胞。埋植海绵4周后,海绵片已全部吸收,与皮下组织融合,皮下偶见异物。6周后,壳聚糖和海绵片皮下肉芽肿和瘢痕组织已逐渐恢复接近正常皮肤组织。结果表明,壳聚糖及其壳聚糖海绵埋植于皮下,均能与皮下组织迅速吸收融合,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多孔纺丝载药纤维的制备及其药物释放性能的研究(2):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508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