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探析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难免会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护理风险加以重视,可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对护理工作更是提出了严格要求[1]。本次研究旨在对我院发生的2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防范举措。<论文网/p>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属一个独立的病区,床位30张,年收治患者有3500人次,本次研究对象选自为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儿科发生及上报的28例护理不良事件。
1。2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儿科发生并且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对该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以及发生之后所相应采取的措施。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要求护理部依据发生不良事件的性质进行组织讨论,深入探讨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举措。
1。3观察指标
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进行归纳。
1。4统计学处理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统计分析28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3。1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3。1。1护理人员缺乏沟通
有些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存在很大关系[2]。护理在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的宣教时,并未能考虑到患儿及其家属是否能完全理解这一方面,通常在例行宣教后,患儿及其家属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结果导致在院期间不免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比如护理人员告诉家属禁止将开水瓶放在床头柜上,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烫伤事件,但是家属仍未能引起注意,仍将开水瓶放在床头柜上,继而发生患儿的烫伤意外事件。由此来看,医院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认真。仔细。全面的将所有事件执行及其后果告知家属,引起家属的注意,不要做表面功夫。
3。1。2护理人员自身责任问题
临床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若遇到临床工作较多的情况,护理工作者通常为了完成工作而简化查对程序,忽略了对细节的查对[3]。查对制度在护理工作中属于一项核心制度,但有些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向思维,觉得自己对患者的情况非常了解,绝不会出错,而通常错误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多有发生。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工作的重点,切忌凭借自己的认为“来做事,切实落实三查七对“。
3。1。3患者缺乏积极配合的意识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护理工作者在为患儿进行治疗前的核对时,很多患儿及其家属都认为此项是多此一举的,护理人员在核对姓名等一般资料时,也往往得到象征性的回应,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例如护理人员在做静脉输液前的核对工作中,呼叫输液卡上的姓名并未与床头卡相符,但患儿还是答应了,输液之后半小时护理人员才发现错误,该问题也直接反应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缺乏积极的配合,另一方面也督促护理人员在进行核对时决不能掉以轻心。
3。1。4人力资源问题
由于护理临床工作较为繁忙,加之护理人员一直存在短缺的问题,导致在小儿易发病的季节床位常常不够用,加之人员配备不足,难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3。1。5工作环境问题
儿科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通常患儿都有很多家属的陪同,护理人员要面对的突发状况极多,加之患儿的不配合,这种环境难免会打乱护理工作者思路,发生不良事件[4]。
3。2不良事件发生的应对举措
3。2。1加强对护理人员沟通的培训
沟通不到位这种问题大部分发生在年资较低的护理人员中,他们通常不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由此,应加强对低年资以及新上岗护理人员的沟通培训,除了要做好理论知识培训之外,还应做到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活动的落实,从实际中让护理工作者了解到沟通的重要性,把握沟通的实质。
3。2。2切实落实查对制度
为切实将落实查对制度落实到位,建立医院成立查对制度监察小组,该小组的由护理部主任进行领导,并选择几名优秀的护士长作为组员,每周定期以及每天不定期的开展对各个科室的检查,一旦发现潜在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给出相应的惩罚,切实落实每一个护理工作者的查对意识。
3。2。3引导患儿及其家属的积极参与
在本次研究中,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28例中,用药错误占到14例,占50百分号。为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应建议儿科彻底转变传统的查对模式,构建新的工作流程,在进行操作之前,详细的询问患儿姓名,当核对好姓名之后护理人员再对输液卡进行相应的核对,确定核对之后再用药,则会大大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该模式的应用需要患儿及其家属积极的参与到查对工作中,避免应对性的回答。
3。2。4优化人力资源配备
大量引进护理工作者,通过弹性调节来缓解不同时间段儿科的患者数量,依据儿科特点,合理对人力资源进行排班。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探析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探析【1790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6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