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护理基本技术教學改革效果分析【2486字】

时间:2023-05-20 17:38来源:毕业论文
护理基本技术教學改革效果分析【2486字】

护理基本技术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对护理基本技术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多方位人才,研究并分析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实用效果。方法:


护理基本技术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对护理基本技术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多方位人才,研究并分析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实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2级大专护理的学生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3例,实验组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理论教学论文网,对比两组学员在一个学期结束后,理论。实践的平均成绩,以及两组老师的课堂活跃度。教学能力。解答问题能力和课堂效果的评分。结果:两组学员接受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实验组的理论和实践成绩。课堂活跃度。教学能力。解答问题能力。课堂效果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教学效率高,不仅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培养了其专业的护理技能,使得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值得在日常教学中广泛运用与推广。

护理基本技术的教学功能是传播护理学的基础知识,为具体的护理实践奠定理论基础,是培养护理人员良好职业素质和规范行为准则的护士入门课程[1]。护理人员需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并将其广泛并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然而传统的护理基本技术的教学过分依赖理论,忽略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导致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轨,学生的才能无法施展。针对这一现象,我院在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将实践融入到日常的理论教学中去。实践与理论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方案,其区别于传统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护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实践上,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借助实践验证理论。现将我院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2级三年制高级护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3例,实验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理论教学。两组人员在性格构成比。年龄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并配备优良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和监督上实施统一化管理,定期对学员的知识量进行考核;对实验组实施新型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2。1优化教师团队

强化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意识,积极开展教学创新。职业技能和教师说课大赛,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改革;整合各个高校的教师开展教师研讨会,互相交流经验;定期对教师进行中。高端培训,保证教师知识储备量和提升新型教学技能。

1。2。2因材“施教

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实训内容;理论授课的同时结合互联网或视频,将文字转化为图片,提高学员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水平[2]。将实践性较强的课堂搬至实验室,理论授课的同时进行现场演示,加深学员印象;课堂上增加病例分析并分小组进行讨论;老师扮演病人,学生扮演护士,要求学生主动上前询问并为病人“进行一系列标准化服务。

1。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实训安排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将学员划分为多个实验小组,每个实验过程中自行分配任务并填写任务分配表,保证每个人都参与不同的实验分工;每期实验后,由老师统一负责团队评分,指出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与不足。

1。2。4建设仿真实训大楼

医院与学校共同建设实训大楼,全模拟医院布局,通过学员间角色扮演,模拟病房内的情景,分析病历。处理医患关系等。满足学员的仿真训练,增加临床经验。熟练操作技巧[3]。

1。3考核办法

两组学员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接受统一的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总分100分);而两组教师则接受学员们的教学评价(总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和实验组期末理论与实验成绩的比较,详见表1。

表1期末理论与实验成绩的比较(n;χ±s;分)

2。2两组教师综合教学的评价,详见表2。

表2教师综合教学评价(χ±s;分)

3讨论

实践需要大量理论知识的支撑,但理论同样需要实践来加以验证。护理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的成功与否。复原情况。以及日后的生活质量等[4]。因此,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全面。专业的理论知识储备量,还应掌握熟练的临床护理技巧,能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操作上去。经上述实验可以看出,护理基本技术教学改革对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掌握能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学改革后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让护理基础实务知识变得鲜活有趣,还提升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极大的规避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学而无用“这一尴尬现象[5]。

护理基本技术教学改革最大的突破是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多元化的现代化设备,使学校的教学与现代化接轨,通过吸引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对一种事物进行感知,使教学质量更优。学生掌握所需时间更短。记忆更牢靠[6]。以生命体征测量这一课程为例,传统教学普遍采用理论授课,在课堂上讲解详尽的理论支撑和操作方法,课后经过测验或抽问的方式强迫学生被动记忆测量的细节及注意事项,一段时间后,统一进行一系列的实训,而这时,学生脑海里累计了大量实验的操作流程和细节,于是操作时容易发生记忆混淆而导致实验失败的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和实训资源,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还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改革后的教学则采用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的教学手段,在理论授课结束后立即进行实训,并让学生进行医患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医院场景,根据规范的流程进行仿真临床操作,使得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收获了实际操作的经验。

综上所述,护理基本技术教学改革后的新型教学方式旨在应用“,注重培养理论与实际一体化的多元化人才,它以护理基础知识以及护理人员基本素质为主线来培养实干型学员,使其所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研究表明,护理基本技术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常规,将多元化及实用化运用到课程中,扩大了课程的信息含量,不仅提高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训练了其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其在未来的临床护理实习期中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缩短磨合时间,为未来的医疗后勤队输送了大批实用型人才。因此。护理基本技术的教学改革值得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大力推广。

护理基本技术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护理基本技术教學改革效果分析【2486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6919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