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围手术期护理茬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應用【3259字】

时间:2023-06-01 23:10来源:毕业论文
围手术期护理茬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應用【3259字】

围手术期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该


围手术期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该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采用具有针论文网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3方面的优势:①观察组并发症比率9。8百分号明显低于对照组19。6百分号;②观察组患者第2次住院概率7。8百分号以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5。9百分号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7百分号。15。7百分号;③住院治疗时间(32±3。2)d明显少于对照组(55±1。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冠心病患进行介入治疗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心血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能够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6(c)-0138-02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是介入治疗,具有免开胸。伤害小。危险低。痛苦少。并发症少以及恢复快等特点,被临床广泛使用[1]。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悉围手术期护理对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有指导意义[2]。为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影响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2例患者在该院确诊并进行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均采用倍他乐克。阿司匹林。洛伐他丁进行治疗。患者中男49例,女53例,患者年龄为81~92岁,平均年龄为(84。2±5。2)岁。4l例患者有吸烟史,33例为高血压,32例为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症37例。102例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①利用造影技术分析冠动脉情况,造影后发现多处血管狭窄,其中有53处冠状动脉。71处中前降以及39处左回旋支需要进行扩张治疗。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对于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采用直接支架植入术(ICS)治疗,对于2支或3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ICS)进行治疗。在患者住院治疗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疾病构成因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家及时属沟通。交流,告知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该医院医生的手术水平和医疗器械的先进程度,治疗效果及风险,手术的相关知识,科学地回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以及手术过程中应注意问题;正确选择适应症,识别高危病人;术前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特殊病人的术前治理;术前讨论和饮食纠正(6h内禁止饮食。喝水)等。

1。2。2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手术协调。血压与心电图的监测。病情发展情况的观察,配合医生进行手术过程中意外事反应的处理及抢救。

1。2。3术后护理①在院护理心电监护:冠心病手术后患者常会因心律紊乱而致死,因此对冠心病手术后的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心电图监测有必要,通常监测时间在12h以上,具体情况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现象;血压监护:因为病人术前禁食,术中流血。出汗过多。血管扩张剂引起血容量相对不足,心律紊乱。疼痛均能引起血压变化;血压变化明显要迅速查出原因并及时治疗,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观察患者术后的精神状态:向病人科学讲解术后体征变化的原因,介绍手术成功案例,以此来鼓励患者能够保持好的心态,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并且精神状态评估在鞘管未撤出前有助于确定是否需要加强措施防止病人不适当的运动;手术后长时间保持平卧,限制患肢运动,防止鞘管脱落和出血;认真观察有无血管并发症,常见症状为腹股沟穿刺部位术后症状,如出血。血肿,多为手术中抗凝剂所致血液外渗,轻压动脉穿刺部位数次直至无血液外渗;密切观察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24h内尽量不吃高蛋白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注意有无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平卧术侧肢体限制活动;无肝素化造影可直接拔除动脉鞘管,介入手术后根据ACT值拔管,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8h,患肢伸直制动,平卧24h,鼓励病人早活动;支架术后半年~1年复查造影,了解血管再通情况。②出院后护理保证充分的休息与睡眠,避免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平和乐观。活动量宜逐渐增大,以不出现疲劳。心率明显加快。呼吸困难。胸痛为标准;应指导病人戒烟,少量饮酒有利于减慢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但其有导致血压升高的不良反应,不建议为了预防粥样硬化“而饮酒;用药指导应告知病人规律服用扩张冠脉的药物,术后6个月左右可以酌情减量。终身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以预防或延缓搭桥血管堵塞。指导病人用药注意事项。观察用药不良反应;自告知病人定时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若发现异常或出现心前区疼痛,应及时就诊。

1。3考察指标

该研究的考察指标为并发症比率。第2次住院概率。住院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以此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结果

通过对120例患者的观察与分析研究,得知围手术期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用不可取代的作用,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比率。第2次住院概率。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32±3。2)d,对照组为(55±1。8)d。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考察指标的差异

■3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提供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因腔内(粥样斑块)堵塞,造成血管腔狭窄。闭塞,影响循环血流,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心脏病。目前主要的介入手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旋切术。旋磨术。激光成形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等[2]。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加以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承购的概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使患者早日康复。

现阶段,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3种,分别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搭桥手术[3]。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手术的治疗前提是必须进行药物治疗,才能提高手术效果。给予患者服用冠心病药物,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可以降低心绞痛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同时也减少了发生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情况,延缓冠脉病变的发展。采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机制主要包括:①促进心肌血流量速度,保证血氧供应正常;②减少心肌耗氧量;③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促进作用,从而避免心肌电及结构的重构,达到保护心肌功能的目的。治疗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药物有:硝酸酯类药物:其属于一种常规的一线药物,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主要包括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硝酸甘油。长效硝酸甘油制剂(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和5-单硝酸异山梨酯等[4]。该类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静脉。外周动脉血管,是心肌氧耗量下降,促进心脏心脏侧支循环血流速度,从而患者心绞痛等症状。除此之外,其可血小板粘附具有抑制作用[5]。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当先静脉注射硝酸酯类药物,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后,可改为口服或皮肤贴剂,待患者疼痛症状彻底好转后则可停止服用药物[6]。

在该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比率9。8百分号明显低于对照组19。6百分号(P<0。05);观察组第2次住院概率7。8百分号低于对照组13。7百分号(P<0。05);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5。9百分号明显低于对照组15。7百分号(P<0。05);住院治疗时间(32±3。2)d明显短于对照组(55±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高龄冠心病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后应当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相关资料报道,在围手术期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认知能力,在冠心病动脉介入治疗后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有效预防动脉血管再次发生狭窄,抑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这与该研究的结果一致[7]。

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次要因素包括肥胖,缺少体力活动,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遗传因素和性格[8]。近年来还发现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胰岛素抵抗增强。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病毒和衣原体感染等因素都会导致冠心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健康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的作息时间以及适当的体育运动等,并且尽量保持乐观的心态,这些都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在治疗冠心病时要采取适时治疗例如发作期治疗。缓解期治疗等。

围手术期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围手术期护理茬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應用【3259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247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