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03月~2014年03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入院就诊时间将他们划分为平均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39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39例,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并就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论文网较。
结果:临床对比分析表明,观察组患儿在护理总有效率(100。0百分号)和患者总满意度(94。87百分号)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82。05百分号,76。92百分号),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6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8-02
手足口病,即HFMD,是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病症。它的发病原因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是EV71(肠道病毒71型)和CoxA16(柯萨奇病毒A16)[1]。目前,临床上对手足口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临床护理干预也起着尤为重要的辅助作用,它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恢复[2]。因此,必须要提高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水平。本文抽选自2011年03月~2014年03月以来,我院儿科接收的手足口病患儿78例,将他们依照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统计。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现将详细结果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03月~2014年03月之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78例。患儿年龄大约在4个月~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2。15岁;女性患儿30例,男性患儿48例;病程时间大约在5d~24d,平均病程时间为11。4±3。7d。将78例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平均进行分组,即对照组患儿39例,观察组患儿39例。经临床分析,两组患儿的手。足。口等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小溃疡(小疱疹),并伴有发热。厌食。口痛等。其症状表现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确诊标准,且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的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其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药物护理。输液护理。环境护理等。
1。2。2观察组。对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即在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具体的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卫生护理。心理慰抚以及社会护理等。
1。3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1。0软件对两组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比较。统计和分析,并进行X2检验。当P<0。05时,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护理疗效分析。经过临床比较显示,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05百分号(32/39),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百分号(39/3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
2。2两组患儿及家属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分析。统计学分析显示,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76。92百分号(30/39),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4。87百分号(37/3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手足口病的多发人群主要是5岁以下的儿童,且临床症状感觉多伴有疼痛。发热等[3]。患儿在治疗期间常常出现哭闹等不配合表现,不仅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也常常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因此,做好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工作是尤为必要的。综合护理能够从生理。心理。病情以及医患关系等各个方面对患儿进行科学性。合理性。专业性。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服务,满足患儿及家属的护理需求,从而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4]。临床研究显示,本次随机抽选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中,采用综合护理的患儿其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达到了100。0百分号(39/39),远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儿疗效(82。05百分号),其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4。87百分号)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儿(76。92百分号),各项组间比较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疼痛感,促进疱疹的好转,并融洽医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效果,帮助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1586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2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