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1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其中56例为男性,54例为女性;年龄在49~83岁之间,平均65岁;病变类型:48例为高血压冠心病,62例为心肌梗死。
1论文网。2 方法对本文所选的11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2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
2。1 护理操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1。1 用药及配伍因素 心血管内科药物种类繁多,药名相对复杂,同一种药物因所用剂量差异也会出现不同的药效。假如护士在为患者配药的过程中药物配伍不严格,与医生的处方剂量存在差异,或者由于粗心看错剂量,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配比,这些都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威胁。另外,护士在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操作时,应严格控制滴注的速度,过快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使血压升高等,严重时甚至引起心力衰竭[2]。
2。1。2 护理记录书写因素 护理记录的书写问题具体表现在下述几点:①护理记录的真实性问题。②护理记录的完整性问题。③护理记录的及时性问题。
2。1。3 医疗费用纠纷方面 现今心血管疾病所需的医药费用以及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因患者的经济条件有限,医疗保险也只是解决很少的一部分问题,例如护理过程中无法及时将各种药费和治疗费用告知患者,或者不适合的催款方式,所花费的费用不够详细,都可能引起患者及其家属不满引起护理纠纷。
2。2 患者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2。2。1 患者不遵医嘱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一些患者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或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因而对疾病产生轻视,不按照医嘱服药,请假外出不按照规定时间返回,或者自行离开医院,由于心血管疾病通常变化快。发病急,患者离开医院会降低休息时间,而且面对较大的噪音,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容易引起疾病发作。因而,患者不遵医嘱会引起不安全的隐患。
2。2。2 患者对治疗期望过高导致的不安全因素 一些患者对相关疾病缺乏认识,对医疗结果存在过高的期望值。如病情恶化,多将责任归属于医护人员,在加上对医院及治疗等不适应,情绪焦躁,加剧了心血管病的发作,每个医护人员对病情的评估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引起家属和患者本身对医护人员产生质疑,不信任护理治疗,引起不安全因素出现。
3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改进措施
3。1 提高护理水平 为了将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完全杜绝,最主要的是提高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水平,首先从专业技术水平开始,制定各项正确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为患者提供有效。及时的护理服务。在对患者实施处置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内容选择药物和药物配比,用药后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在静脉滴注或者静脉推注过程中,注意滴注或者推注速度,以免过快导致不必要的危险。
3。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医护人员应加强自身法律知识学习,熟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其真正的落实到护理操作中,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同时管理和约束自身的医护行为。另外,还应该通过法律的角度对书写的护理记录进行规范,不可出现涂改。漏记。误记以及主观臆造等现象出现。确保护理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及时性,将护理记录出现偏差的几率降到最低。
3。3 加强医患沟通 积极的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就诊环境,严格按照医务人员道德规范以及实施办法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的从患者的感受出发,尊重患者的感受和人格,讲究操作的规范。语言的文明以及贴心的关爱,将自身的医德有效提高,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中,应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痛苦,多与患者沟通,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解决,同时还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运用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对患者实施健康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认知教育。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应对护理的各个环节给予重视,将患者住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不安全因素给予杜绝。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提高医疗安全和法律意识,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1513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