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问题分析与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问题及有效的风险管理,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CCU接受治疗的8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CCU实施风论文网险管理后接受治疗的8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风险事件概况及发生率,同时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探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结果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8例,发生率10百分号;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2例,发生率2。5百分号;研究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存在多种风险问题,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可有效的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Abstract:ObjectiveTocareforpatients,severecardiovascularmedicine,withnursingriskanalysisandefficientriskmanagement。Methods160Patientswithseverecardiovascularmedicine,hospitalizedinCCUduringAug2014~Aug2015,weredividedintotwogroupsequally。One(researchgroup)wasunderriskmanagementandtheother(studygroup)wasnot。Probabilityofriskincidences,patientssatisfaction,factorsandefficiencyofriskmanagementareanalysed。ResultsRiskmanagementsignificantlyreducedtheincidenceofriskeventsandmoresatisfiedpatients。Thetwogroupsdifferencehasspecificstatisticalmeaning(P<0。05)。ConclusionThereisavarietyofnursingrisksofcardiovascularmedicalpatients。Itsworthyofapplyingspecificriskmanagementtoreduceincidencesandimprovepatientssatisfaction。
Keywords:Cardiovascularmedicine;Criticallyillpatients;Carerisks;Management
心血管内科是高风险专科之一,患者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病死率高,护理风险较大[1-3],尤其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较多,若不能及时有效的管理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引发护理纠纷,因此,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4]。本文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对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研究,现将所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CCU接受治疗的8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为33~87岁,平均年龄为(50。6±1。2)岁;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CCU实施风险管理后接受治疗的8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组,男性5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为34~86岁,平均年龄为(49。7±1。3)岁。我院的心血管内科共有44个床位,有25名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年龄为23~45岁,工龄为2~26年。
1。2方法对心血管内科的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进行风险事件和患者满意度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
1。2。1护理风险预防预防是在风险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对风险事件出现前的预防措施。
1。2。1。1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小组根据心血管内科CCU病房的特点,建立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反向查对制度。住院患者安全评估报告制度。安全陪检制度。仪器使用规范。卧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床旁交接班制度等,重新修订并制订介入检查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转入转出工作流程。临床护理抢救预案。健康宣教流程与规范等,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病区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质量控制员由科室护理骨干组成。护士长根据月工作计划制订每天。每周的护理检查项目。组织质量控制组成员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个人,在科室讨论,与个人奖惩挂钩。
1。2。1。2加强护士防范风险意识及业务综合素质培训加强责任心教育,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重视患者的安全问题,防范意外事故发生。根据科室护理工作特点及护士的工作能力,分层次对护士进行理论。操作及沟通能力培训及考核。注重心肺复苏术及除颤器。监护仪。心电图机。微量泵等专科仪器的操作培训。每月召开质量安全管理讨论会,利用晨交班。教学查房。病案讨论等形式,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组织学习相关案例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文件,明确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1。2。1。3提高护士风险识别能力巡视病房时关注患者主诉,加强对其表情。呼吸。卧位的观察。入院患者从年龄。既往史。活动能力。意识状况。视力及听力。情绪与心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属高危人群者,增加巡视频率,落实安全健康教育工作及陪护措施。夜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入睡困难。出汗。胸闷等症状时应高度关注,报告值班医生及时评估血压。心率等,并行心电图检查,配合医生及时处理。1。2。1。4规范药品的使用和管理①规范放置:根据药品管理规范进行分类,标识管理,护士每班交接,对包装相似。品名相近或一品多规的药品,贴上专用标识并分柜放置,高危药品贴上专用标识后单柜加锁保存,口服地高辛片应用独立包装,便于护士区分,确保药物正确使用。②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正规用药,能识别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了解常用药品的配伍禁忌;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人,嘱咐其要完全清醒才能下床;应用降压药。降糖药。利尿药时,嘱其缓慢改变体位,预防体位性低血压;使用洋地黄甙类药物前需监测心率,并观察用药效果;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严格执行医嘱,用量准确;静脉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巡视,使用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
1。2。1。5规范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科室仪器设备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订工作制度及职责,设置医疗仪器使用维护登记本,护士长每周督查,每月大检查,确保科内急救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好率100百分号。
1。2。1。6规范护理记录我院通过院内统一培训及科内每月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及专科知识培训,规范护理记录内容,注重在院病历的环节质量监控,将病历指控的重点放在出院前,有效的规避医疗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1。2。1。7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①为避免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我院制定了跌倒。坠床。压疮高危风险评估单,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跌倒。坠床。压疮等高危风险评估,评分高危者必须悬挂相应标识,采取对应措施,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防范措施。病区走廊。厕所等地铺设防滑垫,放置醒目的“小心跌倒““小心地滑“的标识,放置患者跌倒;用氧过程中加强安全宣教和巡视,确保用氧的安全。有效。②手腕带的使用:我院从2010年开始使用患者手腕带,要求所有住院患者佩戴,并成为患者住院期间的“有效身份证“,腕带上标明患者科别。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入院日期及科室联系电话,护士在进行各项操作治疗时,要求核对手腕带。床头卡上的标识,无误后方可进行。③科室每日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科内加强各类急救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应急预案的培训及演练,提高护士风险处置能力。
1。2。2发生护理风险后的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止风险事件的有效方法,一旦风险发生,应采取积极措施,将风险损害降到最低限度。护士长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调查风险发生的经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尽可能将投诉。纠纷及一般护理风险在科内解决,及时上报护理部。医务科,必要时依法封存病历或实物。科内组织全体护士对风险事件进行讨论。总结,制定相关防范措施。
1。3观察指标主要对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自我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其中包括患者有无护理中坠床情况发生。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护理人员医用仪器使用情况评估与护理中风险紧急预案评估等方面,综合判断患者护理后的基本状况。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统计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患者护理后风险因素发生状况)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有8例护理风险事件(有5例为注射输液不当,有1例为护理人员的原因,有1例为设备原因,有1例为患者滑倒),研究组有2例护理风险事件(有1例为注射输液不当,有1例为患者滑倒),研究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对心血管内科的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多方面的风险,首先,有些患者存在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充分,没有严格的遵循医嘱服药治疗,或私自停药。自行出院等现象,有些患者则持有较重的心理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2,3]。其次,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不佳,对相关的医学仪器设备不能熟练的使用,致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有些护理人员还存在粗心大意而不能给患者正确用药的情况,某些护理人员还缺乏一定的责任心,为了减轻自身的工作量自行简略必须的护理程序,致使护理效果不佳。另外,对心血管内科的重症患者的抢救一般需护理人员快速的反应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及规范的记录,若护理人员的文件记录不规范,可能会导致当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时,使护理人员和医师不能及时发现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我院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展开风险管理后,通过采取各项护理风险预防措施及护理风险发生后的管理等,有效降低了护理危险情况的发生,提升了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安全,明显提升了重症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当风险管理制度开始实施后,在院内拟定出了护理计划以及风险管理计划。同时也加强了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考核和培训,提升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能力。同时以座谈会形式反馈及查找护理质量问题,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预防能力及意识,确保护理工作。安全。高效开展,扎实提高了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显示,对心血管内科的重症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干预措施的研究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5百分号)明显低于未进行风险管理的对照组(10百分号),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98。75百分号)明显高于对照组(91。25百分号),且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说明通过对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针对的风险管理后,使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降低例出现护理危险的情况,提高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使护理工作可安全和高效的进行,并提高了护理的效果。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问题分析与风险管理探讨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问题分析与风险管理探讨【3651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