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有关儿童行为问题的测查和干预方面。对于儿童的行为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的定义为:“问题行为”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引起麻烦的行为通常指的是那些干扰同学或者班集体发挥有效作用的行为;而行为所产生的麻烦是指行为的结果是使同学或班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4]。孙煜明认为问题行为是和正常行为相比较而言的,那些阻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儿童智能发展,或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就是儿童的问题行为[5]。车文博认为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常见的有碍于学生身心健康、品格发展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是品德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6]。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如果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不仅阻碍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且也会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产生巨大的隐患。
1。2 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疗法又称箱庭疗法,沙箱疗法,是指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完成内心深处潜意识与意识的沟通,进而活化自我痊愈及成长的力量达到治疗目的。沙盘游戏的起源可追溯到1910年威尔斯的“地板游戏”;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玛格丽特·劳恩菲尔德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游戏王国技术”;瑞士精神分析学家多拉·卡尔夫在劳恩菲尔德的指导下把“游戏王国技术”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相结合,同时借鉴了中国的哲学文化思想,最终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沙盘游戏疗法。” 文献综述
自沙盘游戏问世以来,迅速运用于儿童心理治疗,已成为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沙盘疗法的材料由沙箱、沙和玩具三部分组成。在沙盘疗法实施过程中,儿童在沙盘所提供的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内, 可以随意地用手拂沙,并将自由选择的玩具摆放在沙箱内与沙共同构成一些场景作品,这些场景作品是儿童通过非言语的、象征的方式沟通其内心重要情感和理念,进而实现其身心合一体验的一种形式[7];儿童所创作出的沙盘作品既象征着儿童内心的痛苦同时也象征着其心理治愈潜能[8]。咨询师以陪同观察的身份出现,积极关注儿童的操作行为及其所呈现的具有自身象征意义作品的特有解释。沙盘疗法提倡儿童在情境中的表达,支持非言语同言语之间的沟通。与使用抽象词句对情感的表达相比,沙盘疗法依托全身活动扩大了情感表达的范围[9],通过“手触及沙”的活动方式促使身体和心灵以及物质和精神得到整合[10],对儿童区分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无意识心理活动转化为有意识行动,进而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
大部分心理疗法都需要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言语交流,这不但对双方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一定要求,而且来访者的心理阻抗对疗效也有一定阻碍。沙盘游戏疗法属非语言疗法,能够很好地避免上述不足,在儿童心理咨询领域有很强的适用性。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假设:沙盘游戏干预能够改善儿童的问题行为。为此,本研究采用沙盘游戏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辅导,旨在探索出一套易于操作且效果明显的模式,在学校里对有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快速、有效的干预,从而帮助儿童减少问题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沙盘游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2):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20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