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生化实验...4
2.1.3PCR鉴定....5
2.2.1MIC测定结果...5
2.2.2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6
2.2.3大肠杆菌对氨基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6
2.2.4大肠杆菌对其他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6
2.2.5 多重耐药性分析.... 7
3 讨论................ 7
3.1 菌株耐药性分析.. 7
3.2多重耐药现象分析..... 8
3.3 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及与预防措施.. 8
致谢.........9
参考文献.........9
猪源大肠杆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分析
大肠杆菌是肠杆菌科埃希菌属中极具代表性的致病菌,能引起多种动物疾病,如猪黄痢、白痢和猪水肿等。同时,大肠杆菌具有多种血清型和毒力因子[1],因此在治疗和预防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难题。然而由于抗菌药在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新的耐药基因,更是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肠杆菌耐药性的增加反映了选择性压力对耐药细菌的影响以及潜在耐药基因的广泛传播[2],同时作为致病性革兰氏阴性菌耐药基因库,大肠杆菌常和其他病原菌产生混合感染, 为耐药基因的扩散提供了更广阔空间[3],为此为了控制细菌耐药性进一步恶化,监测大肠杆菌耐药性意义深远。
目前已探明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为以下几种方式:第一,药物灭活酶的大量表达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如大肠杆菌产生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来抵抗此类抗生素的作用[4]。第二,细菌外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使抗菌素渗透作用发生障碍,由于细胞外膜的障碍或通透性的改变使抗菌素无法进入菌体内发挥抗菌作用而产生耐药性,如大肠杆菌染色体发生基因突变,可引起细菌外膜蛋白异常,使氟喹诺酮类药物(FQs)及其它抗菌素的摄入减少而导致耐药[5]。第三,外膜主动外排系统可将进入菌体内部的药物主动泵出,进而降低菌体内药物的浓度。如大肠杆菌具有三重外排泵AcrA/AcrB/TolC系统MexAB-OprM,多种抗菌药物进入大肠杆菌后通过这些系统排出,使多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药效明显下降[6]。第四,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如当大肠杆菌编码DNA回旋酶或DNA拓扑异构酶IV的基因发生突变后,可降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DNA回旋酶或DNA拓扑异构酶的结合能力,进而使药物无法阻止DNA复制,以此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7]。
近几年来,研究者对大肠杆菌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较为丰富。林粼等[8]通过研究发现57株产ESBLs的大肠杆菌中有49株对环丙沙星有耐药性,有47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有40株对庆大奪素耐药,有15株对妥布霉素耐药,有5株对阿米卡星耐药。Guenther等[9]采集欧洲常见的野生鸟类的粪便,并分离其所携带的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共分离到187株大肠杆菌,其中近80% 的菌株对磺胺类抗生素有耐药性,并且4.8%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
大肠杆菌是造成猪感染的重要细菌性病原,对养猪业造成的损失较大。比如说猪大肠杆菌病,一方面,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以仔猪黄痢、白痢及水肿病为代表的集中常见病在规模化猪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同时近年来其流行趋势、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呈现多样性,且与病毒、球虫或其他细菌并发或混合感染, 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繁多,目前没有理想的疫苗来预防,对其治疗多采用有效的抗菌药物[10],然而大肠杆菌对常规使用的抗菌药耐药率较高,尤其是携带mcr-1基因的质粒在不同菌株间的水平传播,造成大量菌株对多粘菌素产生耐药,为临床中大肠杆菌感染的治疗带来困难,更是引起世界各国研究者的重视。因此对大肠杆菌进行常规耐药性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已逐步开始进行了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然而市场上猪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调查江苏地区猪场大肠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防治大肠杆菌疾病提供依据。 猪源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分析(2):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2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