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几乎所有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或多或少存在耐药株,其中典型的耐药菌主要有: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甲氧两林金葡菌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的耐糖肽肠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β-内酰胺酶阴性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2002年10月又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
耐药性的产生,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延长了患病时间,增加了患者死亡的危险性,使流行病发生的时间更长,使其他人感染的危险性增大,使抗感染的费用急剧增加。对耐药菌治疗的所需费用为敏感菌的100倍,如美国因耐药性而使抗感染每年多花400亿美元,其中仅因耐药金葡菌所致感染每年要多花费1.22亿美元,院内感染每年要多花费45亿元。不是危言耸听,也许有一天,医生面对一些由普通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例如肺炎、肠炎、结核等亦将束手无策。我国在1985年开始对抗生素类药物的细菌耐药性进行检测.当前的现状是,不但一些老抗生素已接近失效,即使临床应用时间并不长的新型抗生素,如沙星类和头孢类对某些常见菌的耐药亦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几十倍。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达到50%-90%,居世界之首,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全球就有5000多万人,死亡达50多万人。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造成已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20世纪90年代结核病又在世界范围内泛滥,全球约有19亿人受到结核菌感染,现症结核患者2000万人,每年新发生肺结核病例1000万人,每年因结核病死亡200-500万人。我国感染结核杆菌的人数已达5亿,约有600万结核患者,其中有传染性的200万人,每年约26万人死于结核病。细菌耐药性增多还将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使普通的感染变成无药可治的绝症,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除万古霉素外,任何常规抗生素对它都已失去疗效,临床上已有这种“超级细菌”导致死亡的报道。除此之外,国内其他一些更为高档,被认为疗效更强的抗生素也出现相当严重的耐药现象。总之,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耐药额速度越来越快,耐药的程度越来越重,耐药的微生物越来越多,耐药的频率越来越高,耐药造成的后果越来越棘手,耐药造成的负担越来越不堪承受。
如何解决细菌的耐药性呢,首先必须控制抗菌药的过度使用问题。实施这一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细菌的耐药性发展速度。但是,细菌的耐药性随着药物的长期使用总会出现,因此,开发具有新化学结构、抗菌机制独特、抗耐药性强的抗菌药成为国际医药界的重要课题。
1.2噁唑烷酮类抗菌药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是继磺胺类和喹诺酮类后上市的又一类新型的全合成抗菌药,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谱非常广,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球菌和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8]。其作用机制是抑制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其作用位点在50S核糖体亚基,阻止50S核糖体与30s亚基形成70s核糖体,该作用和以往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作用部位不同,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复合物形成而发挥抗菌作用,故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现象。此类药物中首个上市的新药为普强公司的利奈唑胺,2000年4月在美国首次上市,其在临床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治疗过程中显露出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对耐药菌的疗效,已成为其一大亮点。对骨骼、肺部、脑脊液等的渗透性和组织浓度的药动学特征良好,也可用于外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噁唑烷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新型的抗菌剂,越来越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 偕二氟取代的利奈唑胺类似物的设计及合成(3):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9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