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本文第一章绪论就无线中继传输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
第二章阐述了无线中继传输的理论基础,包括无线中继技术的分类和相关的概念,并详细介绍了无线中继传输的系统模型。
第三章熟悉了不同协作中继传输方案以及分集复用折中性能,了解了动态放大转发协议、量化-转发协议、动态解码转发协议、带时间分配策略的解码转发协议、带时间分配策略的动态解码转发协议的分集复用折中性能,并侧重阐述了带时间分配策略的动态解码转发中继协议。
第四章对带时间分配策略的动态解码转发中继协议以及传统的动态解码转发中继协议进行了中断概率的仿真,并对仿真图进行对比分析,即比较了带时间分配策略的动态解码转发中继协议和传统的动态解码转发中继协议的中断性能。
最后进行全文的总结,从分集复用折中性能以及中断性能两方面,对带时间分配策略的动态解码转发协议以及其他中继协议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附录中给出了带时间分配策略的动态解码转发协议及传统的动态解码转发协议的实验仿真程序。
第二章 无线中继的理论基础
2。1无线中继技术概述
无线中继技术按信号处理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放大转发中继:中继节点将接收到的来自源节点的消息进行适当的放大,再向目的节点转发进行放大之后的数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继节点将有效信号发大的同时也将信道噪声进行了放大。
(2)解码转发中继:中继节点在接收到来自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后会将其先进行译码,再将其重新编码的数据转发给接收端。这里需要留心的是中继节点要向目的节点转发数据的先决条件是:中继节点成功解码了源节点发送的信号。
(3)编码中继模式:编码中继与解码转发中继相似,不同的是编码中继融合了信道编码技术,对中继成功解码的数据进行重新编码,而译码转发中继协议是在对源节点发送的数据进行正确解码后,再使用原来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最后转发给目的节点。
另外,译码转发中继传输方式在源-中继信道质量较差时,中继节点将不能正确解码源节点发送的消息,由此不能获得协作分集,此时,就这一缺点出现了选择性中继(Selective Relay,SR)和增量型中继(Incremental Relay,IR)等其他中继处理方式。选择性中继:顾名思义,选择性中继就是中继节点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性工作。当源-中继的信道质量较差时,中继节点不能成功译码,则中继不参与传输,源节点直接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当源-中继信道质量较好时,中继节点能正确译码,则中继参与传输,源节点向中继节点发送信息,中继节点再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再向目的节点转发。这里的处理方式包括放大转发中继、解码转发中继等。增量型中继:增量型中继会根据源-目的地信道的质量决定是否参与传输。当源-目的地信道质量较差时,目的节点不能成功译码,则中继节点工作,中继将源节点发送的数据进行放大或者解码之后再向目的节点发送;当源-目的地信道质量较好时,目的节点能正确解码,则中继节点不工作,源节点直接向目的接收节点发送数据,此时就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一般来说,协同中继通信中主要采用译码转发协议和观测转发(obeserve-forward,OF)协议,其中观测转发中继最常使用的是放大转发协议。译码转发协议中,中继节点会将源节点发送的数据进行解码,然后再向目的节点转发其重新编码的数据;而在放大转发协议中,中继节点将接收到的来自源节点的数据进行放大,然后再向目的节点直接传输发大后的数据。放大转发协议根据放大因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固定增益中继和CSI中继。之后的各种中继协议都是基于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以期获得更好的分集复用折中,优化系统的性能。 DMT无线中继传输方案设计与仿真(3):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101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