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广阔空间,它已然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传感技术[3]
。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不仅带给技术界的一次革命,也在一点一点的渗透进我们普
通人的生产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将不亚于因特网带给世
界的改变。
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运用 VC++6.0 高级开发工具,进行串口通信,并结合
Microsoft Access 作为数据存储的后台软件。采用 MFC 来设计编写人机交互界面,并
实现上位机的主体功能:
1) 实时查看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它和相邻节点的路由拓扑图。
2) 可以获取到任意时刻移动节点的运动轨迹。
3) 能够查寻一天之内的历史数据。
在MFC编程过程中,人机界面是比较的重要一环,由于它直接与使用人员进行交
互,一个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应当简单易懂,美观简洁,方便不同层次的人群使用。
当然也可根据用户习惯来设计不同的人机界面,具有很强的设计空间[4]
。
基于串口通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上位机软件,就是基于计算机和通信模块组成
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代替以往的的人员现场监视和现场采集,使得可以远程监控和采
集多个下位机设备的数据,并且可以进行数据纪录、历史查询、拓扑查询、路由查询
等功能。能够顺利实现实时监控、节点路由查询、网络拓扑查询、存储记录查看及数
据库管理等功能。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从时间轴来看,美国是最早着手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相关研究的,因此研究
的也比较深入,其军方设立了许多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项目,包括 CEC、
TRSS、REMBASS、NEST 等。美国除了军方的项目外,其国内的许多大学也早已在美国
国防部远景计划研究局的投资下进行该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5]。
此外。美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NSF)也于 2003 制定 WSN 研究计划,并在加州
大学洛杉矶分校成立了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下一代可靠性高的,安全的,扩展性好的
网络。另外,美国的能源,交通,航空航天局等部门也都有相关方面的研究工程[5]。
美国几乎所有的知名院校都有开设与 WSN 技术相关的研究小组。另外,英、法、
德、芬兰、日本、加拿大等国的研究机构也纷纷加入研究 WSN 的大军中,且都取得了
初步的研究成果。欧盟的“信息社会技术”框架计划中就有许多关于 WSN 的研究。日
本则早在 2004 年就成立了“泛在传感网络”的调差研究会。韩国的信息通信部制定
了“839”战略。其中的“3”就是计算机的三大基础设施建设:宽带融合网络、泛在
传感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协议[5]。
1.2.2 国内研究与发展现状
我们国家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还只是在一些比较基础的方面,第一次出现有
关 WSN 研究的项目是在 1999 年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点领域方向研究》的“信息与
自动化领域研究报告” [5]。
国内的一些大学,比如,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在 WSN 方面的
研究也只是出于初步阶段。另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已经审批了多项关于 WSN 相关
研究的课题。 2004 年将面上传感器网络的分布自治系统关键技术及协调控制理论列为
重点研究项目。2005 年则又把网络传感器中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列入计划。并且国
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也有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课题[5]。 移动无线网络的监控系统设计(2):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1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