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储能技术分类
本课题涉及储能,故本小节将简要介绍一下储能技术的分类及其比较。
储能技术可分为能源的存储、电能的存储以及后消费能量的存储[14]。这里主要介绍一下电能的存储。根据能量形式的不同,电能的存储方式主要有包括机械储能和电磁储能的物理储能和以电池储能为代表的化学储能。其中,机械储能主要包括存储动能的飞轮储能以及存储势能的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而电磁储能主要包括可以存储电场能的超级电容器储能以及可以存储磁场能的超导磁储能;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储能技术。比如,在需要提供短时较大脉冲功率的场合,诸如在应对电压暂降、瞬时停电、提高系统稳定性、提高用户的用电质量以及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等情况时,可以运用飞轮储能、超导电磁储能以及超级电容器储能;而在系统调峰、并入可再生能源等规模和容量较大的场合,则可以运用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以及电化学储能[15]。
除了单一储能方式外,若有需要,蓄电池也经常和工作速度快、能量密度高的超级电容器混合形成混合储能系统。在本课题中,只采用蓄电池储能。
3。2 储能系统在主动配电网中的作用
由于主动配电网需要实现主动控制,而在可控资源中,电池储能系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调节对象,对于未来新能源接入配电网渗透率越来越高的情况,采用分布式电池储能是主动配电网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
电池储能在主动配电网的作用[16]主要有以下这些:
(1)削峰填谷,即负荷调节。由于储能系统可以在负荷达到高峰时放电,在负荷低谷时充电,因而可以减小负荷的峰谷差,即改善了负荷特性。
(2)提供功率主动调节能力。储能系统可以根据负荷的实际情况充电或放电,并且储能系统本身有一定的存储能量,因而储能系统使主动配电网可以很方便的调节功率,是主动配电系统运行主动性的体现。
(3)提高电压质量。
本课题就是应用储能系统能够平滑间歇式能源功率波动这一特点,通过基于负荷侧优化配置储能系统以达到更好地平滑间歇式能源功率波动的目的。
3。3 储能系统工作原理、配置方式及其模型
3。3。1 储能系统工作原理
储能系统的充电与放电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储能系统与电力系统的能量相互补偿或者吸收的过程。具体来说,储能系统的充电过程即将风力或光伏等新能源产生的电能的多余部分通过双向变流器存储至储能设备中;而储能系统的放电过程即当负荷很大而导致电能不够时储能系统通过双向变流器释放储能设备中多余的电能。也就是说,储能系统和电力系统的能量是可以通过双向逆变器双向流动的。
3。3。2 蓄电池配置方式
储能系统按配置方式分类可分为集中式储能和分布式储能,这两者的区别在于集中式储能配置更高的功率以及更大的容量,此外,集中式储能的功率调节系统是独立配置的,因此可以直接和电力系统耦合,对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十分有利;相反的,功率和容量相对较小的分布式储能方式可以将其功率调节装置和分布式发电系统耦合。分布式储能的分散化配置在储能严格依据统一的调度运行原则的基础上并不影响储能系统在平滑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改善电压质量、有效调节频率方面的有效性。
储能系统配置的功率容量决定了储能系统的经济成本。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实际出力与目标输出功率的差值决定了储能系统的功率,带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电力系统能量调节策略和平滑策略决定了储能系统的容量。 主动配电网的储能系统优化配置(5):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9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