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 紫外光照射法
紫外光照射改性法具有设备成本低廉,接枝反应速率快,连续化操作简单等特点,而且紫外光能量低易于控制反应深度,所以可以限定仅在材料的表面或亚表面发生接枝反应[12]。将接枝材料与涂有光敏剂的基材膜在接枝溶液体系中进行紫外光辐照,可以在基体材料表面制得具有一定高度的接枝聚合物分子。论文网
在用使用光引发剂(如二苯甲酮BP)的前提下使用紫外光照射接枝物,在基质材料表面上形成接枝聚合物分子。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在PE和PS表面通过紫外光照射接枝改性,其接枝一般受溶液浓度和基体自身相关。由于320nm以下的紫外光容易被丙酮轻易所吸收,因此丙酮是被人为较适宜的接枝溶剂。
唐橙橙等以聚苯乙烯-b-丙烯醇和叔丁基杯[4]芳烃为原料,制备出具有特殊识别选择碱金属离子的聚苯乙烯-b-丙烯氧基-4-叔丁基杯[4]芳烃,采用紫外光照射法将此种材料辐照接枝到聚丙烯腈(PAN)孔膜上,得到了可以识别碱金属的离子通道膜。通过对膜的自身结构和具体性能进行研究发现:这种长链聚合物可以自发地组装形成横截面为纺锤形的特殊柱状结构。通过对其物质的组成,微孔膜片上的结构和运输功能进行实验检测证实:通过在这种长链聚合物表面进行紫外光辐照接枝合成的接枝膜是一种类似于生物膜离子通道的碱金属识别型离子通道膜。
1。3。5。3 溶液接枝法
最早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溶液接枝法被人们所熟知并使用。早期,多用甲苯,二甲苯,氯苯等作为接枝反应介质,而单体、引发剂等均全部溶于反应接枝中。
贾金兰等人探讨了多种不同因素对溶液接枝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方法,以二甲苯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聚丙烯(PP)。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时,接枝率随着MAH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饱和状态后,MAH的浓度增加反而使接枝率降低,只是由于MAH也引发剂的自由基相互碰撞,消耗了部分自由基,使得接枝率下降。接枝率不仅与接枝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相关,而且与滴加BPO的二甲苯溶液时的溶液体系温度和滴加所用的时间有关。
1。4 表面接枝聚合物刷
聚合物刷是指在材料的表面通过化学键高密集地链接聚合物分子链的某一端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共聚高分子体系。材料表面链结的分子链规整而又密集,致使相邻的聚合物分子链之间距离很近而产生一定的相互斥力,为避免分子链的缠结重叠,迫使分子链与表面垂直地向外伸展,密集地形成类似“刷子”的构型。
1。4。1 聚电解质刷
聚电解质刷一般在水润性功能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由于其优良的亲水性。Takahara等[13]研究证实了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氯化铵(PMETAC)和聚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盐(PSPMA)在水环境中均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Spencer等[14]采用化学接枝法,在原位接枝的聚甲基丙烯酸(PMAA)刷约300nm厚。并且采用宏观摩擦方式更接近实际地研究了其水润滑条件的摩擦行为,研究发现在较低载荷情况下PMAA刷的摩擦系数达不到0。005,不难发现在较低的滑动速度范围内其摩擦系数与滑动速度无关。文献综述
聚电解质刷的润滑机理主要是利用聚电解质刷中在水中刷与刷相互靠近时,由对离子所产生的渗透压力起相互排斥作用来承受载荷,并且聚合物链之间的构象熵避免了聚合物电解刷侧链之间的相互摩擦打结纠缠,从而保证了超低的摩擦系数聚。聚合物电解刷形成超润滑的主要原因是:接触界面之间形成高度水化层,减少了界面的直接接触和相互应力。 聚醚醚酮表面接枝改性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5):http://www.youerw.com/cailiao/lunwen_14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