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 ()
[A]经济可行性,系统可行性,管理可行性
[B]系统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C]经济可行性,系统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D]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包括 标准答案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2019年底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短短4个月席卷全球200多个国家或地区,截至2020年5月1日,造成310余万人感染发病和22余万人死亡[1]。新冠肺炎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是近100年来对人类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危害最严重的新发传染病。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采取了及早发现病例、确定密切接触者并实施14d隔离医学观察、全国范围倡导一般人群居家2周以上、戴口罩等非药物防控措施,即围堵策略(containmentstrategy)。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国基本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2]。然而,新冠肺炎在欧洲和美洲等多数国家肆虐,疫情仍在继续蔓延扩散。英国曾一度提出让民众自然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群体免疫(herdimmunity)策略。本文阐述群体免疫概念及其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可能的应用,供新冠肺炎防控决策参考。可行性分析包括 标准答案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可行性分析包括 标准答案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一、群体免疫概念
1。概念:一个人感染某种传染病康复后,当他再次接触到这种传染病时,就不再被传染或发病,此人就对该传染病产生了免疫力。所谓群体免疫,就是在人群中让绝大多数人对某种传染病产生免疫力,在社会层面形成一道保护屏障,当一个或者多个传染病患者进入这样的人群时,也就不会发生传染病流行[3]。
2。群体免疫临界值:群体免疫需要人群中获得免疫力的个体达到一定比例,又称为群体免疫临界值,才能产生群体免疫的效果[3]。
不同传染病的群体免疫临界值是不同的,取决于其传染性强弱。传染性越强的传染病,群体免疫所需的临界值就越高;反之,就越低。传染性的高低,一般用基本再生系数(R0)衡量,即平均每个病例传播几个健康人感染。群体免疫临界值与R0的关系为1-1/R0[3]。比如,当某种传染病的R0=2时,那么,群体免疫临界值就是1-1/2=0。5(为50%),即人群中至少需要50%的人获得免疫力,才能产生群体免疫效应。又如,当一种传染病的R0=4时,群体免疫临界值就是1-1/4=0。75(为75%),即人群中至少需要75%的人获得免疫力,才能产生群体免疫效应。可行性分析包括 标准答案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新冠肺炎的R0为1。9~6。5[4-7],实现群体免疫的临界值为1-1/1。9=0。47(为47%)至1-1/6。5=0。85(为85%),即人群中至少需要47%~85%的人感染,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保护效果,终止流行。可行性分析包括 标准答案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3。群体免疫策略:个体获得对某种病毒的免疫力,通常有两种方式:①自然感染,人在感染病毒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这种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是一种物竞天择的过程。未经治疗,或者在治疗辅助下,康复或临床症状消失,并获得了免疫力。②人为仿照自然感染,即通过疫苗接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人群获得群体免疫也是通过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这两种策略之一。自然感染的过程与结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取决于病毒本身传染性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征,又与个体的免疫力、以及人员交际和社会因素相关。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力是难以控制的自然发展过程。依靠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力,尤其是面对新发传染病时,诸多的不确定性可能会造成难以控制的人群健康和社会问题。通过疫苗接种获得群体免疫是用人工方式,在短时间里迅速达到人群免疫屏障要求。这是积极主动建立免疫屏障的过程,对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获得群体免疫主要是通过疫苗预防接种来实现。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严重传染病—天花,就是通过全球范围内广泛接种疫苗,使得天花病毒在人类彻底消除。还有一些传染性疾病,也是通过预防接种达到一定覆盖面,形成群体免疫预防流行,比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等。迄今为止,人类所有通过自然感染在人群中产生群体免疫效果的传染病,都是在既无有效疫苗、也无有效控制措施或者无法全力实施有效控制措施情况下发生的。 可行性分析包括: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15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