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范文 >

科举制度的利弊

时间:2023-06-07 22:46来源:优尔论文
科举制度的利弊。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自隋开皇七年隋文帝设立开始,至清末公元1905年光绪帝废除,一共实行了1300年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自隋开皇七年隋文帝设立开始,至清末公元1905年光绪帝废除,一共实行了1300年。这项用于封建君主选拔人才的制度对我国的古代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下面就其产生的利弊两方面来展开讨论。科举制度的利弊

一、科举制度产生的有利影响

1、带来了国家的长期稳定,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

科举考试考的是儒家思想的“四书五经”,这使得儒学成为封建专制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其核心思想“仁”和“礼”深入到社会各阶层中,使人们恪守社会阶级秩序,有效地发挥着维护封建统治、实现社会整合的作用。

2、打破了门阀制度的限制,给更多的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参与治国和施展才能的机会科举制度的利弊

矫正了之前的世卿世禄制,给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也提供了参与治国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除了倡、优、隶、卒等“贱民”外其他人均可参加科举考试。科举的开放性突破了血缘关系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只要有真实水平,能够通过层层考试,即可登上“龙虎榜”,使中小地主阶级等广大下层民众有了入仕的机会,体现出一种平等精神,起码形式上是公平的。

3、为封建统治阶级选拔了众多的人才

据资料统计,我国古代有科举考试而进士及第的人占到在朝任职或从事其他文化工作的人的60%左右。这些人中许多都是有才能且确实做出了成就的而留名后世的杰出人物。

4、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从唐至清,科举制度一直是促进社会下层士人向上层流动,导致社会结构变动的重要力量不断的定期开科取士,使得士人阶层不停地进人官僚队伍。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使饱学儒家经典的士子进人官僚队伍,可以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来自社会下层,了解民间疾苦和吏治利弊得失,从而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

5、具有一定的文化统治与文化普及功能。

科举考试重八股文,而八股文题则是以儒家的《四书》《五经》来命题的,广大考生往脑里灌输也都是儒家思想。且受其垄断的学校教育教授的也均是都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内容。最高封建统治者就是这样通过科举制度使广大士子咸知习诵儒家经典,借以化民成俗。且参加科举的人,及第了入仕,落榜的留在民间,可起到在民间普及儒家文化的作用。科举制度的利弊

二、 科举制度产生的弊端

1、科举实际上是封建专制统治独裁的工具

它所构成的价值体系,只是叫人获取功名利禄,充当皇帝的工具和奴隶,行为准则是按皇帝的意志办事。而它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程度,并不是看中一个人的才干。

2、科举考试滋生腐败

考生为了能进士及第,有时完全丧失了自我,沦为科举的奴隶,人格卑下,精神颓废,而一些考官为了谋取私利,往往会导致行贿舞弊的现象。考官与考生试场作弊屡见不鲜。

3、考试内容局限,形式死板

科举考试内容局限于儒家思想,形式是八股文作答,这种制度形式死板,思想束缚,一个人的才智往往不能得到发挥,人的灵气和才思会完全被淹没。这样的制度培养出来的人往往也是偏才。

4、导致官本位思想

科举考试与功名利禄直接挂钩,一旦及第就会被授予官职,晋身于地主统治阶级。特别是平民百姓,想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参加科举是最佳的选择,所谓“入而优则仕”。所以参加科举的人,大都是冲着功名利禄而去,滋生了延续至今的官本位思想。 科举制度的利弊: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17452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