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中國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探析【2899字】

时间:2023-06-25 21:33来源:毕业论文
中國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探析【2899字】

中国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探析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脚步的逐渐加快,客观上要求以民法为代表的私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因而,法典化成为当前


中国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探析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脚步的逐渐加快,客观上要求以民法为代表的私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因而,法典化成为当前社会民事立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制定一部怎样的民法典,一直是法学界尤其是民法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而确定法典的立法精神和价值理念,是制定民论文网法典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对民法典立法精神的一般性认识

18世纪的法国民法典是GM和解放思潮的产物,它对社会制度的全新设计蕴含和凝结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和理性。虽然这部民法典以罗马法为基础,没有完全摒弃封建残留思想,但它将人格平等。个人权利。契约自由和个人责任等精神理念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欧洲大陆也因此掀起了一股制定民法典的热潮。具体而言,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精神主要通过以下四个原则加以体现:

(一)人格平等

法典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这条规定看似简单,却是对人权宣言精神的彻底贯彻。在今天看来,人格平等也许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当时的社会却是一个不小的变革。规定中所反映的平等精神在当今各国的民法典中都有所体现,不得不说其影响极为深远。

(二)个人权利

个人权利的核心即所有权绝对。法典第537条第1款规定: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54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被强判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第967条规定:任何人均得或以指定继承人的方式。或以遗赠的方式。或以其他适于表示自己意志的方式,以遗嘱处分其遗产。“由此可以看出,法典对私权进行绝对地肯定和保护,个人所有权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并得到相应补偿的情况下才有被限制的可能。这项基本精神是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对个体权利的绝对尊重。

(三)契约自由

法典第1101条规定: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者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这一条明确了契约以当事人的合意为基础,一旦当事人之间意思自由达成了一项契约,当事人就负有履行之义务。同时,法典第1134条还进一步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四)个人责任

法典第1382条规定:任何行为使他人受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而致行为发生之人对该他人负赔偿的责任。“该条被认为是个人责任原则的具体体现。个人责任意味着个人的行为后果由本人承担,因此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这无疑是个人权利和意思自治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随后诞生的德国民法典虽然在立法基础。体例和技术上与法国有着很大差别,但其基本的立法精神和宗旨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同样,世界各国的民法典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这些立法精神并将其贯穿于整部法典的始终。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法典立法精神的补益

中国民法典当然要融入民法典基本的立法精神。谈到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则无法回避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对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有所补益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民法在传统中国是不存在的,并且传统民法规则在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也是相当有限的。诚然,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法典,而且在儒家哲学的道德抨击下所产生的取予有义“的经济伦理交往原则,以及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民法理念在传统中国缺乏立足之地。但是应当看到,传统经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之所以稳固甚至走在世界的前列,倘若没有相应的民法规则加以规范和整合,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

统观各国或地区的民法典,多少都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中比较成功的是台湾地区民法典,它一方面充分吸纳西方民法理论与制度设置,另一方面又注意保存传统习惯法中之有实效者如典权制度。永佃权制度,成功完成了传统民法向现代民法之转型,历经数十年而少有更易。相反,日本制定民法典之初,学者所厘定之农。山。渔。林之规定与其传统制度大相径庭,导致立法效益严重萎缩。因此,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要在吸收先进理论的同时,充分发掘自古以来形成的民法文化,甚至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民法思维体系(例如:可以融入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使得民法典更加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以此更为符合国民的传统观念,否则,所谓西方的先进“的理论反而会与民法本土化背道而驰进而遏制民法的发展。

三。现代化视角下的民法典立法精神

中国当前民事立法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建立一套在内容上富于前瞻。立足现实,适合于当前民商事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繁荣和人格发展,兼济人际关系和社会公正,可最大程度造福于人民的先进民法制度。上述目标,中国民法典就必须符合现代化这一时代特征。所谓现代化,是一场涉及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的深刻变革,是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动态过程。由于现代化的变革过程具有信息化。全球化的特点,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有着重大影响,因此赋予民法典以现代化特征便是题中应有之意。

荷兰民法典以其开放性。融合性。现代性的特点而别具一格,它制定了许多适应现代社会的规则:注重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对民事主体加以保护;对弱者(如:未成年人。雇员。侵权行为的受害人)的保护被大大增强。而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经过多次修正,也具有了更多的现代性。欧盟私法法典化进程在诸多法学家和欧盟官方的共同努力下终见成果,欧盟民法原则。定义与示范条文(共同参考框架草案)于2009年3月完成,它同样符合现代性――调整范围适应市场多元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多元的价值观,等等。既然民法典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使民法典的立法精神符合现代性的特征呢?首先,要重视民法的丰富和发展。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民法的保护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范围,比如对虚拟财产的保护需求就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应以促进新型科技文明的发展为目标,适当扩大民法的保护对象,但是,应当注意到,我们在扩大民法调整范围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防止私法的滥用。因此,这种扩大保护范围的立法不应当是单一的列举式,而应采取列举式和概括式相结合的方式,从而进行更为全面地保护。

其次,更加重视诚实信用。诚实信用作为民法的帝王条款“,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目前情况而言,民法对这一原则的贯彻还远远不够。现代社会的交易方式简便快捷,这对交易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诚实信用作为交易的最基本准则,必然应当在民事立法中有较多的体现。

最后,要注重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平衡与协调,使其符合的法治精神。民法典归根到底是一部部门法典,需要放在整个法律体系的大环境下加以考量。倘若民法典和其他部门法缺少必要的联系或者脱离法治进程的轨道,不仅不符合我们制定之初的希望和要求,也不利于法治现代化的发展。

四。结语

通过上述三个部分的阐述,我们看到中国民法典在确立立法精神的问题上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意义的民法典必然是一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同时又符合民法典基本精神的私法法典。而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国民需求,恰到好处地平衡三者间的关系。

中国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探析

中國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探析【2899字】: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17985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