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浅析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2)

时间:2019-05-10 21:19来源:毕业论文
2.第二阶段,控制人口迁移流动阶段(1958年-1978年) 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一条例的基本内容


2.第二阶段,控制人口迁移流动阶段(1958年-1978年)
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一条例的基本内容与功能概括起来有两方面:第一,将我国公民的户口性质分成农业和非农业两种类型;第二,对居民户籍类别的变更和在辖地以外迁移进行限制。[ ]《条例》虽然只有实体法的内容,而没有程序法的内容,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够完善,但却标志着我国户籍管理法制化的开端,是全国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中国户籍制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并且《条例》一直沿用至今。
1977 年,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提出要控制市镇人口增长,使其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且从农村迁往市镇,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要严加控制,从此提出了“农转非”问题,并在此后制定了若干项政策,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严格控制户籍时期。至此,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非农业户口”与“农业户口”的二元户籍管理结构完全形成。
3.第三阶段,人口迁移流动逐步放宽阶段(1978年-今)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这样的经济大背景下,国家也开始逐步放松调整对人口迁移的控制,并着手改革户籍制度。[ ]作为人口管理现代化基础的居民身份证制度也在同样的背景下于1985年实施,这是中国户籍制度的一个重大实践突破。实行身份证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弥补当时户籍制度的缺陷,与此同时,公民的个人身份也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公民的工作与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户籍制度也随之进行了初步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户籍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的重点改革之一,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是实现我国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梦想的一项重大措施。2014年,国务院提出《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确立城市与农村相统一的居民户籍登记制度。这说明今后我国公民的户口将不再区分“农业”与“非农业”,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将被打破。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此次户籍制度改革最大目标即:到2020年,要努力让1亿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的常住型人口实现在城镇进行落户的愿望,让在暂时没有落户的但在城镇就业且长期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类型的常住人口,能够逐步享受当地的基本公共服务。[ ]
二、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特殊经济、政治条件的产物,在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财富尚不充裕的历史条件下,曾发挥了提供户口信息,文持社会安定,防止城市化过快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转型,这一制度的诸多方面与社会系统的运行极不不协调,逐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因此,推进新一轮的户籍制度改革也成为了一种必然举措,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还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对人口流动趋势的认识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已成为一种主要趋势。但是这种流动趋势主要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这种流动必须满足两个重要条件:其一,人口流动的外在基础是住房,医疗,就业等方面都有保障,其二,人口流动的内在基础是人们内心满足感,也就是人们意识到在城市居住能比在农村居住获得更大的满足感。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地对户籍政策作出相关调整,与户籍相关的各项配套政策也随之完善起来。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公民对于户籍制度的价值取向上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浅析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2):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3311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