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融入
政治融入涉及到外来群体是否享有与当地居民同样的政治权利和平等的政策导向及互通的利益诉求,公民权的表达往往体现在诸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行使、政的参与、工会等政治组织与政治活动的参与、对市民社会的参与及群体政治利益的表达等方面。公民拥有合法的政治身份是政治融入的基础,政府公共部门在面对外来人员与当地接轨时,如果在政策制定方面没有满足双方同等的政治利益诉求,则会给双方群体的互通和真正融合产生重大隔阂,导致外来群体在政治融入上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融入和城市化。
(2)经济融入
经济融入主要是指移民在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就业状况、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收入水平、居住条件及职业流动等方面的融入。在经济方面,外来人员在职业地位、居住条件、收入水平、就业市场、经济负担与消费模式等方面与流入地居民的平均水平差距往往能够反映出移民在经济程度方面是否有能力与当地消费相接轨,进而可以判断出,外来群体在经济上是否可以与流入地实现真正的经济性融合。不过,外来人员的经济收入及具体的消费行为模式也受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就业政策及社会保障政策是最直接的体现,政策的偏向也会使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经济性融合,比如住房政策过度的商业化使得大批人们成为房奴,在经济层面上很难融入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之中。
(3)文化融入
文化融入主要体现在外来人员与当地的文化习俗、生活规范、宗教信仰、交往方式及语言互通等方面所面临的层层障碍,移民进入到陌生的新社会环境中,必然会遇到不同价值观念、文化背景、言语不通、意识形态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冲突,这时,外来人员能否找到共通的社会认同,及时在文化层面上实现与流入地人们的融合显得十分重要。文化融入不仅需要客观的政治、经济条件作为依托,更需要人们从内心情感上去认同,侧重于主观上对流入地社会的认同。
(4)心理融入
心理融入主要是从人们的精神方面去考察外来者对流入地社会的情系度、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面对来自新环境众多不可预知的因素以及政治、经济及文化上的种种外在压力,人们需要有很大的心理承受力,尤其是到了工业化时代,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巨大的工作压力极大地挑战人们心理最后的一道防线。新的观念、心态、意愿和情感寄托这些内在精神性因素的深刻变化是外来人员真正融入流入地生存环境所必须适应的必然结果,心理层面是更高层次的社会融入,同时也反映着外来人员融入当地生活的深度,为真正的社会融入奠定心理基础。
(5)主体社会对外来人员的认同度
主体社会对外来人员的认同度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因素。社会融入可以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渐进过程,外来者在试着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也受到来自当地成员的某些影响,流入地成员如果不能及时用积极的态度和理性的方式来看待并接纳外来人员,没有及时进行自我心理上的疏导和排虑,那么就很有可能形成对于外来群体的巨大心理排斥,甚至最终导致两类群体之间的巨大社会冲突和隔离。由此可以得出,外来者的社会融入是一个涉及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多重维度的相当复杂的一个过程,需要综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去权衡利弊,消除对于部分群体的区别性差异对待,社会融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流入地社会群体的动态二次融入过程。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设计研究(3):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5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