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公共危机频发背景下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思考(2)

时间:2022-01-16 21:45来源:毕业论文
二、公共危机与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一)公共危机与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 公共危机则指,在一事件中由于其自身的某些无法预测的因素导

二、公共危机与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一)公共危机与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

公共危机则指,“在一事件中由于其自身的某些无法预测的因素导致此事件的失控,进而升级到紧急事件。而它会深程度、大范围的影响社会正常秩序,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和利益,同时也会极大的损害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卢智增。从公共危机视角看政府信息公开的时代价值[J]。理论月刊,2010(1)。]

政府公信力含义因政府和公众而不同。政府公信力有两个主体:一是开展行政活动的政府,二是对政府行政活动给予评判的社会公众。对政府公信力涵义的理解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将公众作为主体、政府作为客体,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评价或认可,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信誉和形象;第二类是将政府作为主体、公众作为客体,认为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和程度或政府拥有的一种权威性资源。[武晓峰。近年来政府公信力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8(5)。]政府公信力作为一种主观自愿机制,与公共权力的强制机制一起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吕稚知。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J]。经济导刊,2011(2)。 ]

(二)公共危机与政府公信力之间的关系

政府公共危机处理能力与公信力为正相关关系,公信力的高低与否取决于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时所展示的执行力、思维;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危机,政府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解决公共危机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领民众走出危机。这样一个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安全看得高于一切的政府,必将会赢得社会大众的信任和满意。反之亦然,若政府消极怠工,对公共危机信息处理不透明,欺蒙民众,弱化民众知情权等基本政治权力,会使得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政府公信力越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水平也跟着水涨船高;高公信力政府在社会动员方面享有速度优势,高效集结社会资源,全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为防止事态的扩大赢得先机,由此减少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失。由此可得,政府公共危机处理能力和政府公信力二者互为影响。

三、公共危机频发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过程中政府行为失职

1。政府服务理念错位

    在应对公共危机时,作为人民公仆的政府工作人员官本位意识浓厚,将自己置于民众之上—自己为天,群众为地,不仅不能做到和群众打成一片,甚至漠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顾民众切身的需要,采取一些极端的指挥行为,一旦民众不愿配合,更是采取粗暴直接式执法,导致民众对政府无好感、无支持,政府不被信任,政府形象力被透支。

2。公共危机意识淡薄文献综述

中国长期是稳定的环境,再加上典型公共危机教育的缺乏,某些政府工作人员缺乏忧患意识,对于公共危机没有足够的认识。当危机的先兆出现以后,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所以未能做出准确的预判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在这样的状态下一旦危机发生,相关人员往往会手足无措,进而陷入被动局面,给危机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正是缺乏这样的危机意识,一些政府部门危机处置的能力不足,或者指挥不当,导致危机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热衷于充当“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虚张声势,而不以积极的态度处理危机,而是一味等待上级命令,导致错失解决危机的黄金时间。加之政府的危机意识淡薄,随意敷衍的安抚态度很容易将民众对危机的害怕无助转移到对政府的愤怒不满上。某种程度上,这使得民众对政府有疏离感,造成信任危机。 公共危机频发背景下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思考(2):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8856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