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执法方面,虚拟电话诈骗犯罪往往是有组织的共同犯罪,其中的主犯很难根据事实认定他主观上有故意,即使知道他为手下提供了通讯设备,网络技术的支持,但是很难将其定罪抓获。另外,在面对跨国,跨区域的虚拟电话诈骗犯罪时。执法机关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往往遭受地域管辖的限制,对破案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公安机关执法也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研究此类犯罪的必要性
首先,新疆电信诈骗只是近年来虚拟电话诈骗犯罪的冰上一角,根据公安部刑侦局在官方微信所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些年以来,虚拟电话诈骗每年以20%-30%的速度飞快增长,仅仅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就立了30多万起虚拟电话诈骗案,比去年上升了百分之30。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因为其低廉的作案成本,虚拟电话诈骗犯罪越来越多。
其次,从黎某的案件来看,我们分析出虚拟电话诈骗的数额十分巨大,一般可达到几十万,对受害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严重扰乱了我国经济秩序,情况十分恶劣。而且这种犯罪对比普通的诈骗罪而言,犯罪分子通过广泛发布虚假诈骗信息,遍及的范围可至全国各地,通过这样的方式等待各种缺乏防范意识的人上钩。这样,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影响,研究和学习此类犯罪的特征和防控措施时不我待。文献综述
再来,黎某被不法分子诈骗很大因素是对于陌生电话没有提防之心,全然相信对方所说。并且不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全然落入对方的圈套之中。可以看出我国不缺乏像黎某这样的人,因此给虚拟电话诈骗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我们研究此类犯罪十分必要。
三、国外对虚拟电话诈骗的立法案例
虚拟电话诈骗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国外也有许多这样的案例,这些经验教训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路。
日本有数据表明,在2011年,假冒受害者亲属实施虚拟电话诈骗的案件就有4600多起,社会损失的总金额高达约5275万元(人民币),他们之间大部分的受害者都是老人家。因此,日本著名公司富士通和名古屋大学一起合作开发出一种软件“手机会话分析”,将至今为止虚拟电话诈骗转账打款内容中包括的所有关键性词语设为预警词语,比如交通事故、重病、汇款等。例如,如果一个老年人受到了很严重的打击,他会发出很高的语调,然后这个软件可根据关键词或者他人语调变化等来综合判断出老人有没有被不法分子所诈骗。如果发现老人在和别人通话时被欺骗了,这个软件会让手机马上发出一种警报的声音来提醒对方,并会在手机屏幕上呈现提示的话语:“请注意!这个有可能是诈骗电话!”这款软件所饰演的正是“提示者”的角色,可以让人快速冷静下来,并且思考对方所说的真假性,从而避免民众被不法分子诈骗。
然而,日本通过加大宣传自我保护意识的力度,提升公众整体的自我保护意识来防控虚拟电话诈骗。在日本,各地的警方都会按期将一些典型案例公布在大众媒体或者互联网上,通过公布犯罪分子最新作案手法,指导公众学会本身如何应对虚拟电话诈骗。例如,犯罪分子假称学生老师或者银行工作人员的,我们要在对方挂断电话后立即拨打本人号码确认是否是对方,也要学会利用手机号码预留功能,根据来电所在地来判断是否为本人。日本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会在取款机屏幕上提醒取款人的信息。他们的电信运营商也会有专门的通知信息,告知民众对待不明来电和短信要充分小心。紧接着,日本定立了一个法律专门救济被诈骗的受害者,通过这门法律银行可以冻结那些不明来源的账户,并且这项专门的法律也规定了受害人的债务减记、被骗金额返回等情形。可以说日本防控虚拟电话诈骗的体系比较完善。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虚拟电话诈骗的原因及对策(3):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9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