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一。转换层施工特点
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往往非常大,应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并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后,转换结构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与使用阶段是不同的,应对转换梁及其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的验算。
<论文网p>对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时应考虑采取减小混凝土水化热的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的温度裂缝。转换层的跨度和承受的荷载都很大,其配筋较多,而且钢筋骨架的高度较高,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钢筋的布置。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己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或预应力平衡部分或全部施工荷载,极大改善支撑受力性能,这种措施适用于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工作的情况如上部采用的是小柱网框架或开口剪力墙。壁式框架等结构形式。
二。转换层施工技术措施
1。支撑系统的搭设
支模施工前需彻底清理干净墙内杂物,对其尺寸的正确性进行检查。随后安装模板,为防止移动墙筋垫块或向墙体内侧转动,安装模板后需检测其垂直度,确保质量符合施工规定后需通过砂浆补底角缝。遵循700mm进行立杆纵横间距搭设,1200mm为水平杆间距。在绑扎钢筋环节,需增加梁立杆密度,确保在350mm以下控制梁宽+700mm范围内的立杆间距。除此之外,将木方(60x160)铺设到加密范围内所有立杆下方,3000到3500mm之间为木方的长度范围,并将钢板铺设到立杆底部。木方上方。为对转换梁模板支撑受力情况进行有效改善,需向下层梁板根部传递一定量的大量荷载,以此对支撑系统稳定性有效增强,斜向支撑需增设到大梁中间25百分号跨位置,支撑体系如图2所示。以此和楼层其他结构支撑形成一个整体,且将斜向支撑。剪刀支撑增设到整个支撑系统内,6000mm为其间距。根据主体结构模板支撑规定搭设板模支撑体系,且对其和大梁支撑间的连接进行充分思考。根据墙体模板施工规定进行梁侧模施工,要求在600mm以下有效控制对拉螺栓间距。
2。转换层钢筋的绑扎
柱钢筋到达转换层顶板面时,大部分要弯入楼板内锚固。柱竖直钢筋采用电焊压力焊,在绑扎柱钢筋时,按下列施工顺序施工:柱钢筋电渣压力焊连接→套柱外箍→柱2个方向每隔1条竖筋套1个核心箍。转换主梁纵贯三跨,总长为19。2m,截面尺寸1500mm×2400mm,端支座底筋32Φ33mm,面筋及支座弯筋为4Φ33mm,腰筋8mm。由于转换层主梁中Φ40主筋长20m,按接头设置要求采用闪光对焊工艺。钢筋的绑扎时,主梁面筋要通长布置,且面筋在端支座处要弯入柱内,直到楼板面,弯钩长度为4。8m,在梁柱节点处,首先,在施工前,绘出绑扎位置大样图,施工顺序为:架放深梁上部1排筋→套梁外。内箍筋→穿插并固定深梁底筋→绑扎梁内箍筋→穿梁腰筋→扎外箍盘。梁柱接头处的钢筋在绑扎时,要注意梁各排筋的位置,留出插筋位置,以便剪力墙暗柱钢筋的施工。在柱筋弯入楼板或梁内锚固时,要根据梁面筋和支座钢筋的安装顺序,进行分层逐次弯入,不可一次全部弯曲锚固而造成该处造成楼板超高或梁筋无法安装。梁面通长主筋采用双面电弧焊,搭接钢筋截面积不应超过全部钢筋面积的25百分号,长度为5d。
3。转换层混凝土施工
选C45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作为该工程转换层梁板材料,并在12到14cm范围内控制其坍落度。浇筑混凝土前,需根据施工规定进行混凝土输送泵管设置,要求选取低防水需求的楼板作为穿楼层的泵管。因泵管竖向尾部具有较大摆动可能性,如支设不到位则位移问题极易出现在模板内。由于混凝土浇灌量较大,施工方案选择分两次浇筑大梁的施工方法,第一次浇筑高度900mm;第二次浇筑剩余高1500mm的部分。为保证浇筑层之间能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混凝土初凝时间选为6h,终凝时间为8h,塌落度16~18cm。对于边柱。端柱梁节点处,由于柱顶钢筋的弯锚,纵横框的交叉,振动棒难以插入,一般采用35mm振动棒,并在绑扎梁筋时在柱内埋插2~3处48mm钢管以分隔钢筋,留出空隙,待浇注混凝土后再拔除。采用分层浇筑时,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以保证转换层的整体承载力不降低。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的配置设计时,要画出模板排列图。必须对模板支承。排列。施工顺序。拆装方法向班组人员作详细交底。材料是确保支模质量的前提,对运到现场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定。数量逐次清点及检查。拆模时,从上至下逐层拆除。
三。温度监测及后期养护
(1)混凝土的养护。转换板厚为1。6m,故混凝土的养护十分重要,只有充分湿养护才有利于混凝土膨胀效能的发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设立了专职养护人员,建立严格的混凝土养护制度。混凝土终凝后保湿养护14d。混凝土收平后,再洒水润湿,混凝土表面采用两层草袋一层干麻袋另加一层薄膜养护,在养护期间喷洒雾状水保持环境相对湿度在80百分号以上,以减小混凝土干缩。
(2)混凝土的温度监测。首先,温差监测预警值以混凝土内外温差接近25℃或温度陡降大于l0℃为准,在转换板混凝土内外温差接近25℃时,温控检测人员将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准备实施应急处理措施。其次,埋设测温元件时,将元件按照测点纵向布置用扎丝固定在钢筋上,钢筋按照测区竖向固定在转换板的钢筋上,绑扎过程中应保证测温元件和钢筋不发生位移。再次,埋设元件后,派专人负责施工和温度检测过程中元件和线路的保护工作。最后,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或温度陡降大于10℃时,为保证转换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可在侧面和顶面加盖麻袋等保温措施;如果仍然出现温差过大或温度陡降的情况,可在混凝土表面架设碘钨灯。根据转换板的形状。尺寸和标高,布置6个测温区沿竖向布置3个测温点。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筑的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一般为500~800mm;平面则应布置在边缘与中间,平面测点间距一般为2。5~5m。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据统计发现80百分号以上高层建筑通过设置转换层来实现不同结构形式的荷载传递。由此可见,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是中不同结构形式相接的关键点,如何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保证转换层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是关系到高层建筑物整体结构质量的重大问题。因此,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工程意义。
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2421字】:http://www.youerw.com/gongcheng/lunwen_14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