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水流
工程水域水流特征如下:
历年最大流量: 92600m3/s(1954.08.01)
历年最小流量: 4620m3/s(1979.01.31)
三峡蓄水运用前平均流量: 28700m3/s(1950~2002)
三峡蓄水运用后平均流量: 25700m3/s(2003~2009)
年平均流速: 1.6m/s
年最大流速: 2.5m/s
芜湖河段处于潮区界范围之内,本区段的潮汐为不正规半日潮,每月阴历初三、十八为大潮,初十、二十五为小潮,潮差小,水流为单向流,河道水流以径流作用为主,常年为顺流。
大通水文站至工程河段支流入汇水量很小,且大通站是长江下游流量控制站,有近40年的资料统计,故采用大通站的水文泥沙统计资料代表本河段的径流泥沙特性。
大通站径流年内4、11月为中水期,12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季,5月至10月为高水期,全年流量以7月份最大,2月份最小。据大通站实测资料统计,年内来水主要集中在高水期,水量占全年总水量的70.64%,年际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 三峡工程蓄水后年径流量变化也不大。
2.3冰况
无
2.4码头工作天数
降水: 雨量≤25 mm/d;
雾: 能见度>1000m;
风: 风力≤6 级;
船舶泊稳条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有包括 降水、风、雾。
降水影响天数为 30d/a。
大风对船舶作业的影响天数为 18d/a。
雾对船舶作业的影响天数为 13.2d/a。
重叠天数:28d/a。
根据允许船舶停靠码头的作业条件,计算出本工程码头作业天数为331.8天,大致取为330天。
2.5河道及航道
2.5.1地形地貌
芜湖河道地貌上属长江河漫滩地貌单元,陆域地势相对平缓。河漫滩宽阔平缓,地势向江心微倾,地面标高在+5.0m~+7.4m间。
2.5.2河道概况
本改扩建工程位于芜裕河段中段的尾端,水道东岸,距离上游的芜湖长江大桥约235m。
芜裕河段属长江流域下游平原水系,内有两条支流——青弋江、裕溪河汇入。河段上溯至繁昌县三山河口,下至芜湖市东西梁山,全长36km,在大拐处有90°急转弯。根据平面形态及河势的差异,芜裕河段可分为三段:上段为大拐弯道,中段为顺直展宽段,下段为分汊河段。长江主流自西向东由上游白茆水道进入大拐弯道,几乎呈90°转角折向,并沿右岸芜湖一侧自南向北下泄,经中段顺直展宽段后被曹姑洲和陈家洲分为多汊水流,其中左汊称裕溪口水道,右汊称西华水道,现为主汊,两汊水流在陈家洲尾汇合后,经东、西梁山进入下游的江心洲汊道。
拟改扩建工程所在的中段平面上较为顺直,由上向下逐步放宽,其上端芜湖市区附近江面宽仅1300m左右,而至其下端曹姑洲头附近江面宽达3400m。本河段两岸的边界条件差异较大,芜湖一侧的右岸有弋矶山、广福矶等天然矶头和大范围的人工护岸,有力地限制了河岸的变化;左岸除少量的人工护岸外,其余自然岸坡抗冲性均较差。
2.5.3河道演变分析
历史上芜裕河段上段大拐段在上世纪60年代前弯道的顶点不断下移,大拐弯道一带10km范围内的岸线有较大的崩退,经七十年代初采取的大面积护岸工程,使岸线逐渐趋于稳定,达到了稳定河势的效果。近几十年来大拐弯道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芜湖港朱家桥港区件杂货码头工程设计+图纸(11):http://www.youerw.com/gongcheng/lunwen_203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