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5 有空腔时各时间点火灾热释放速率3D效果图
(2) 有无空腔对温度的影响
图4.6 无空腔时不同监测点温度与时间变化关系图
如图4.6所示,在无空腔时,各监测点的温度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绝大多数的监测点的温度都在0至80s左右时急速上升,而后在130s左右有所起伏,直到330s左右时继续下降直至400s左右开始趋于平缓。但也不乏特例,例如在7.5m所设的监测点,通过关系图可以发现火灾直至150s后它的温度才开始下降,另外,在15m处所设的监测点当在0至80s急速上升后并未下降,相反地,继续上升,直至150s处整体温度开始趋于平缓,同时该监测点的温度一直是所有监测点中最高的。值得注意的是,高度为22.5m处的监测点曾经一度同15m处的监测点所检测到的温度相当,但前者在300s处开始急速下降。
图4.7 有空腔时同监测点温度与时间关系图
如图4.7所示,从t=50s开始,各监测点的温度开始循序飙升,直至100s左右,先后形成了一个小高峰,之后便兵分二路,其中,高度为7.5m(黑)、15m(红)以及22.5m(蓝)的三个监测点的温度继续上行,直至150s处,分别达到了1000℃、1200℃和1200℃。之后,蓝线突然下降,另两线则开始趋于平缓,直到310s左右时,蓝线开始继续下降,红线及黑线依旧稳定。另一路则有30m(绿)、37.5m(粉)、45m(咖)、52.5m(紫)及60m(棕)五个监测点所组成。这五点的温度走势几乎相同,100s之后开始有微微的下降,然后逐步上升至600℃~900℃之间,之后迅速下降400s后开始趋于平缓,直至模拟结束。
图4.8 高度为15m处的监测点温度与时间关系图
由上图不难看出,在有无空腔的不同情况下,同一监测点所检测到的温度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t=60s t=450s t=550s
图4.9 在切面X=2.3处温度分布情况3D效果图
(3) 有无空腔对一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图4.10 无空腔时不同监测点CO体积分数与时间关系图
如图4.10所示,离火源最近的7.5m处的监测点的CO体积分数最高,150s后直至实验结束,CO的体积分数一直高于0.3%。纵观八个监测点,我们不难发现,大致上CO的体积分数是随着监测点高度的提高而下降的,但其中也不乏例外,如图所示,设在52.5m处的监测点自150s至350s左右时,一直未处于上述规律中,更是曾一度文持在0.01%处长达200s。整体的CO体积分数依旧遵循随时间的增长CO体积分数逐步降低的特点。
图4.11 有空腔时不同监测点CO体积分数与时间关系图
如图4.11所示,整体上来说,图4.10和图4.11存在较大的差别,在高度为22.5m的监测点所得到的数据有明显的不同,该点在100s左右达到0.0075%的CO体积分数,之后急速下降直到150s时又突然猛增,更是在350s左右时达到了将近0.02%的CO体积分数,之后又以更快的速率下降,在400s左右几乎达到0点,之后一直趋于平缓。
t=60s t=400s t=550s
图4.12 在切面X=2.3处CO体积分数分布情况3D效果图
(4) 有无空腔对火灾现场能见度的影响
图4.13 无空腔时不同监测点能见度与时间关系图
如图4.13所示,在无空腔的情况下,所有8个监测点的能见度监测结果都一致,在火灾模拟开始的30s左右的时间内,各个监测点的能见度都相当的清晰达到了30m,但从30s的那一瞬间开始能见度急转直下几乎到达0点,这一情景一致延续到了整个火灾模拟的结束。 CFD典型高层住宅外保温材料火灾特性及防火策略研究(9):http://www.youerw.com/gongcheng/lunwen_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