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有利于全面掌握我国的地理国情、了解我国的地理信息,从而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出科学化决策;有利于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国土开发、资源配置等空间特征,从而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有利于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构建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的目标,有利于统计我国的空间地理信息,更为后期调查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而数据采集更新是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首要工作,并且数据采集的精度直接决定外业工作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从而关系到地理国情普查的最终结果,进而影响到地理国情监测后续工作的进行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所以保证数据采集更新工作的质量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的重要工作。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主要步骤内容:
1. 地理国情数据资料的预处理是指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前期准备,即收集地理国情普查所需要的资料,并对基础资料(包括控制测量的成果、各部门专业地理信息数据、数字高程模型、高分辨率影像等)进行数据的处理,以备地理国情普查后期应用。具体数据处理为,对收集到的遥感影像进行影像纠正(主要为正射纠正),将纠正之后的全色影像作为参考资料,对多光谱影像进行配准,将两个结果进行融合、裁切,最后对影像结果进行色彩增强处理,制成最后的DOM成果 [9],或者通过航摄影像进行像元纠正后,按图幅范围剪切生成DOM成果,提高影像数据的可判读性,从而作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主要依据,进而为地理国情普查的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基础。
2. 地理国情信息内业的采集主要工作内容为依据高分航天航空正射遥感影像,采用人工解译、人机交互解译或计算机自动解译的方法(视影像质量、地物类型复杂度、结果要求精度而定),对我国国土范围内的自然地表要素和人文要素进行数据采集,并对不清晰的地块进行备注,最后交予外业进行实地勘测确定要素类型。总体原则为从大类到小类、从判读清晰的到判读模糊的、从整体到局部,从内业定界到外业定性。
3. 外业调绘与核查指对内业采集结果进行核查,发现内业解译错误的地块,进行影像解译分类样本数据的采集工作,将信息反馈到内业数据采集人员,防止相同地类的再次误判,同时对新增变化图斑进行实地外业采集,最终形成了外业核查成果,外业核查是保证最终数据修改成果的关键。
4. 内业数据整理指根据外业核查的结果,同时参考专业基础数据,结合同时相的影像,对内业采集的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及地理国情要素信息进行属性修改,使数据成果能符合时相特征,并能按照外业实地结果改正误判的地类,最后进行数据图形的接边,生成工作报告及各种数据。最后通过质检,上交满足国家标准的地理国情普查的内业成果。
5. 数据库建设即是根据数据库的建设流程,将内业整理后得到的内业数据成果组织入库,便于数据的管理与统计分析等应用。
6. 数据统计分析指运用数据库成果,结合使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统计单元,对采集到的数据形式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数据统计、结构分析、模拟运算以及智能预测等操作,最后得到能够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的统计结果,并形成指导实践到实践验证的反馈机制,能够反映空间信息、空间结构、空间关系等信息的地域的不同、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从而不断完善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 基于航片的东海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更新(3):http://www.youerw.com/gongcheng/lunwen_28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