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念介绍与问题陈述
1。1 相关概念介绍
“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问题,不仅存在着事实认定上的困境,更混杂着价值判断上的诸多冲突。当事人、旁观者、社会媒介、司法部门等对事实的争执,以及对事件成因的问题认定——诸如部分人认为这是道德问题,也有声音说这是法律问题,甚至也有人认为这是养老体系不健全问题等,构成了本论文的重要问题领域。在各种成因认定中,道德失范和法律失序是被比较普遍强调的观点,即认为“老人摔倒扶不扶”问题是由于我国国民道德行为失范,世态炎凉所导致。因为“道德作为一种“可接受的行为模式,……产生于特定的宗教传统、文化(包括组织文化)、社会阶级、共同体或是家庭中[1]。” 中国传统社会秩序及其行为模式的解构,使得社会化的道德规范在人们的观念变迁中趋于约束力翻转;或者认为是由于我国法律不健全,不规范,没有对这一新生行为进行明确的立法规范,导致纠纷的解决缺乏可公度性的衡量标准。 既定的法律法规无法把“单个人的行为纳入一定秩序范围[2]。”这两个观点都从各自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明确了在这个问题里主要包括的对象,其造成的恶劣影响以及面临的困境等。虽然对这一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这到底是法律问题还是道德问题,又或者是两种问题夹杂在一起,因界定不清从而难以给“老人摔倒扶不扶”问题下准确的定义,所以必须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求能发现新的见解。论文网
对于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问题的看法,中西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方面,中华民族历来都传承着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美德,而且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王朝的正统学说,其“仁”的思想从古至今都被宣扬,鼓励人们要爱他人,对正处危难之中的人伸出援手等等。另一方面,在西方,老年人摔倒纠纷更多的是权利保护问题,社会争议的焦点主要体现为保护措施与保护行为问题,与扶起者的纠纷较不多见。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等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对“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差异。撇开这些差异不谈,单单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扶助摔倒老人这一简单行为是何以发酵成社会问题、这一简单行为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其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来看,“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这个问题是与我们的社会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我们所必须思考的问题。试问,有谁能保证自己生活的周围不会有老人出现?又有谁能为这些老人不会摔倒打包票?更现实的问题是,谁又能下狠心保证自己不会有白发苍苍的那一天?而每年都约有1/3的老人发生摔倒的意外事故,其中每40人当中就有1人会因此而住院[3]。无论是身处何处,都有可能与老人相遇,而从当前的社会形态来看,老人就像是个“定时炸弹”一样,威胁着每一个人,考验着你内心深处的良知。扶老纠纷至今仍没有明确的解决机制出台,生活在这个充满“危机”的社会,大部分人是紧张且不安的。而且,每个老人都不希望自己摔倒,即便是摔倒了也渴望能有一双手来帮助自己。然而,在当前这样的社会形态下,漠然地从倒地老人旁边走过,眼睁睁地看着老人闭上双眼的事件并不陌生,每个出门的老人都战战兢兢的担心自己会摔倒,每一个年轻人都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存在着担忧。从该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就不仅仅是我们所认为的道德问题,法律问题那么简单了,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深入地剖析。 老人摔倒扶不扶危机成因及对策分析(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16190.html